+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教育评论 > 正文

【红笔网评】毕业典礼启航“星辰大海”,也要多些“好好吃饭”

时间:2025-06-29 浏览量: 作者:李诚

近日,高校毕业典礼如约而至。许多高校的毕业祝福依然是华丽却空洞的仪式表演,而延边大学食堂阿姨的发言用真诚让学生们感动落泪。在这个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交织的毕业季,与其用浮夸的词语描绘虚幻的远景,不如撕开糖衣,让典礼回归真诚,不妨少讲一点漂浮的空话大话,多一些直面生存的勇气与智慧。

多讲“生存的底色”,少讲“美颜的成功”。理想被过度美颜,现实的粗糙成为无法回避的痛点。在延边大学毕业典礼上,食堂阿姨刘晓梅那句朴实的“工作再忙,都要好好吃饭”,胜过万千豪言壮语。它没有修饰生活的艰辛,而是直指毕业生初入社会的生存焦虑。从“象牙塔”到“格子间”,房租的压力、职场的竞争、健康的透支,哪一样不需要实实在在的关切?

遗憾的是,不少典礼还在讲“美颜滤镜里的成功”,用“星辰大海”淡化求职的坎坷,用“归来少年”回避成长的阵痛,甚至以“流量金句”博取廉价的掌声。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被看见、被理解的共情。毕业典礼祝福的价值,不在于描绘虚幻的蓝图,而在于承认前路的坎坷,并赋予他们负重前行的坚毅。一句“难过委屈了,千万别一个人扛着”,一份“包制15000个饺子”的毕业小礼物,远比遥不可及的“高峰”更能温暖人心。

多讲“笨拙的定力”,少讲“速成的神话”。在网络科技发达时代,“弯道超车”“一夜成名”的神话满城风雨。前些日子,重庆医科大学校长张泽民在2025届毕业生典礼致辞时点破困境:“精明的计算固然厉害,笨拙的坚持才真正可贵。”这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劝言,更是对付空话大话的好方法。真正的价值创造,往往源于“慢火细炖”的笨功夫和甘坐“冷板凳”的定力。毕业祝福与其鼓吹“捷径”和“风口”,不如讲述那些“想不开”的坚守。如扎根乡野的年轻村官,用数年如一日的耕耘改变一方水土;还有投身基础科研的学子,在无人问津的领域默默探索;更有那些传承非遗的手艺青年人,在快节奏中守护慢工出细活。这些故事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只有深耕方能破局。在这个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社会更需要这种“笨拙”的力量,因为它教会毕业生在原则、责任与热爱面前,不为奢华所动,沉下心来,把路走稳走实。

多讲“清醒的勇气”,少讲“盲从的喧嚣”。信息茧房日益牢固,舆论场众声喧哗,独立思考、敢于发声的品质显得尤为珍贵。如北京大学教授饶毅几年前的毕业致辞至今发人深省:“请原谅,我不敢祝每一位毕业生都成功都幸福,因为历史不幸地记载着,有人的成功代价是丧失良知,有人的幸福代价是损害他人。”这份敢说真话的清醒,是送给毕业生最锋利的生存武器。现实中,“随大流”“和稀泥”的乌合之众无处不在。面对不公选择沉默,面对错误保持沉默,为了“合群”放弃原则。毕业祝福作为“最后一句话”,应当鼓励毕业生保持这份可贵的清醒与勇气。在专业领域,敢于质疑权威,追求真理;在社会生活中,勇于捍卫公平正义,坚守道德底线;在个人抉择上,倾听内心,不随波逐流。要让他们明白,真正的力量,不在于音量的大小,而在于声音的清澈与担当。这份清醒的勇气,将是他们穿越时代迷雾的灯塔。

多讲“脚下的扎根”,少讲“虚妄的翱翔”。当宏大叙事铺天盖地,“仰望星空”的号召有时显得苍白无力。毕业生更需要有人指明“脚下的路”该如何走稳走实。如宁波大学脑瘫硕士毕业生尹龙曾言:“别说读书太苦,那是我看世界的路。”这句话的力量,在于它承认了现实的沉重,更彰显了在重压下依然向前的生命力。许多毕业祝福热衷于描绘“改变社会”的宏大愿景,却忽略了教学生如何先“在社会中立足”的生存智慧。西南交通大学校长闫学东曾用校园数据提醒学生:“你们在智慧图书馆沉浸1900万次,但别忘记,真正的知识也在工地矿山的汗水中、在街头巷尾的对话里。” 这是对“扎根”最生动的诠释。毕业祝福应引导学生关注具体的人、具体的事,从做好手头的工作开始,从关爱身边的人做起,从守护一顿饭的温暖、一次公平的抉择、一句真诚的表达出发。路在脚下,不在云端。这份“接地气”的生存哲学,是毕业生应对复杂现实最可靠的“压舱石”。

毕业祝福的分量,在于它敢于撕破幻象的真诚。对于毕业生,身处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他们需要的不是漂浮的“星辰大海”,而是看清生存底色的坚韧;不是速成神话的诱惑,而是笨拙坚持的定力;不是盲从喧嚣的合群,而是清醒发声的勇气;不是虚妄的翱翔,而是脚下扎实的扎根。唯有卸下空话与大话的华丽包装,让临别赠言回归真实的力量与朴素的智慧,才能真正成为学子们扬帆远航时最温暖人心的精神底气。因为真正的祝福,从不说谎,也从不逃避。

(作者:李诚 系甘肃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一审:乐言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