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井冈山精神犹如穿越时空的航标,指引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也启发了学生政治辅导员如何当好学生“引路人”。
以“坚定执着追理想”之信念,铸就学生工作的“压舱石”。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井冈山斗争时期,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然而,红军战士革命斗志愈挫愈勇,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坚定执着的崇高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这份“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是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保证。
反观当下的青年学生,他们成长于物质充裕、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新时代。然而,物质的充裕未必就能自然转化为精神的丰盈,有的青年学子往往容易选择“佛系”“躺平”。如何帮助这样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新时代辅导员所绕不开的时代课题。
育人者首先要受教育。学生政治辅导员必须虚心学习龙江书院政工干部那样的坚定执着。同时,摒弃生硬说教,在日常的细微处关心关爱学生、传递力量,善于帮助有思想包袱的同学重塑信心,用身边可见可亲可学的榜样人物激励大家。让处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子沐浴信仰的光辉。
以“实事求是闯新路”之智慧,啃掉学生工作的“硬骨头”。
当年,毛泽东同志在八角楼的油灯下,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熔铸,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正是毛泽东同志坚持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的产物,对于今天破解学生工作难题具重要启发和指导意义。
互联网时代的大学校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信息过载、真假难辨,心理脆弱、精神萎靡,学业上“躺平”与“内卷”交织,本领恐慌与就业焦虑并存。辅导员工作倘若不注重研究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仍醉心于老经验、老办法,满足于“二传手”思维机械应对、浮在面上,必然和青年学生渐行渐远,和立德树人目标大相径庭。
井冈山精神启示我,破局之钥藏于“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实践智慧。辅导员应当俯下身倾听成长烦恼,弯下腰指导学习困惑,敞开心分享破茧心得,低下头思考青春叛逆,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做榜样、做向导、做朋友,回应学生关切、赢得学生信任、引导学生成长,实现教与学的双向奔赴。
以“艰苦奋斗攻难关”之意志,磨砺育人队伍的“铁肩膀”。
红米饭蒸出了“艰苦奋斗”的基因,南瓜汤熬出了“攻坚克难”的韧劲。正是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锻炼出了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红军队伍。这种精神穿越时空,在今天的学生工作战场上,依然是育人者最该握紧的“传家宝”。
辅导员的“攻坚战”虽无硝烟却满是硬仗。每个人面对的是几百名学生的诉求、吐槽和各种突发状况,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没有“朝九晚五”,只有“24小时待命”。井冈山精神启迪我,要乐于“自找苦吃”,面对矛盾不推诿、不逃避,不畏难、不放弃,用最大的耐心和爱心守护一颗颗躁动的心。
今天的学生并非“一张白纸”,他们懂网络却常常不辨真伪,有主见却往往一叶障目,思想活却压根不愿吃苦。越是如此,我们越应当深知任重道远。唯有把井冈山的“苦”嚼出甜味,把攻坚的“难”踩在脚下,才能锻造出能担事、可信赖的 “铁肩膀”,真正当好学生思想上的引领者、学业上的指导者、生活上的知心人。
以“依靠群众求胜利”之法宝,凝聚学生工作的“向心力”。
井冈山的烽火照耀下,“军民鱼水情”破解了胜利的密码。只有为了群众、扎根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在崇山峻岭间筑起铜墙铁壁。“依靠群众求胜利”的智慧,也照进今天的大学校园,要求我们把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
学生工作的向心力,藏在“大家的事大家管”的共识里。当年红军与老乡同坐一条板凳商量事,也要设法激发每位学生的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班级各项事务,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同时,需要抓好学生骨干,既交任务、压担子,也教方法、指路子,让他们在服务同学中长才干。把群众路线落到实处,班级这方小天地也能成为培育担当者的大舞台。
猎猎红旗、熊熊火炬在暮色中巍然矗立,直抵心灵深处。置身于这片浸染着信仰与热血的红色沃土上,井冈山精神在我心中愈发清晰、深沉。它不再是教科书上单薄的文字,而化为了照亮育人征途上的璀璨星火。
(作者系汉江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学生政治辅导员 初审:毛晶玥 二审:乐言 终审: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