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教育评论 > 正文

【红笔网评】以井冈烽火点燃生命之光

时间:2025-07-26 浏览量: 作者:田梦谣

井冈山烈士陵园展厅里一张张黑白的照片,成千上万的姓名,一串串宁死不屈、抗争到底的事迹,无不冲击着我的灵魂。作为学生政治辅导员,时常察觉到有的青年学生生死观存在偏差,他们或悲观厌世、或萎靡不振。可是,井冈山时期众多年轻烈士的事迹,恰似一束穿透历史迷雾的光,为生命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青春热血,铸就不朽丰碑井冈山时期,无数红军战士正值青春年少,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他们毅然投身革命洪流。20岁的马义夫在反“会剿”战斗中冲锋在前,用身体堵住敌人机枪火力点,心中没有对死亡的恐惧,只有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22岁的萧劲在龙源口战斗中不幸腹部中弹,他忍痛上演“盘肠大战”得壮烈,直至牺牲。24岁的王尔琢在家书中立誓“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用生命践行革命誓言。年轻烈士们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丰碑,启迪后来人生命的价值未必在年龄,而在于是否为了崇高理想而奋斗。

向死而生,领悟生命真谛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青年大学生,未曾经历战乱,难以感受战争的残酷。可在战场上,每声枪鸣都可能意味着生命的消逝,每次号角吹响都伴随着生死的抉择。井冈山的烈士们始终以英勇无畏的行动诠释着“向死而生”,这绝不是轻贱生命,而是对生命真谛的深刻领悟和崇高诠释。如今,学生既吃不了学习的苦,也不想吃生活得苦。井冈山斗争的事迹恰恰可以激发学生不困于“小我”,将个人的努力与推动社会进步相结合,在成长中领悟生命的价值。

精神传承,奏响青春强音今天,青年学生无需战场上冲锋陷阵,但精神永不过时。作为学生政治辅导员,应当有意识地将井冈山精神融入工作日常,以年轻烈士们得英勇事迹,引导青年学生珍视、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无论是实验室攻坚,还是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乃至奔赴山区支教,只要在祖国需要的岗位上建功立业,都离不开精神的指引。在伟大井冈山精神的感召下,青年学生必须承担起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使命,每个人都要用行动传递爱心和正能量,让生命之花为理想绽放。

(作者系汉江师范学院物电学院学生政治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