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气势恢宏的盛典不仅展现了国家实力,更彰显了值得全社会学习弘扬的“阅兵精神”。作为高校辅导员,深切感受到这种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内在的契合。
以“纪律严明”抓规矩,铸牢工作基石。阅兵场上,受阅部队步伐整齐划一,动作协调一致,展现出极高的纪律性和协作精神。这种“纪律性与团队协作”正是当下学生所缺失的。“老师,我家里有点事,晚点来学校?”“老师,我没买到票,要请假一天”“老师,我要考驾照,不能按时来学校”……每逢开学季,辅导员的对话框中总是不乏此类信息。表面上是行程安排上的冲突,背后真实地反映出部分学生纪律意识淡薄、对集体生活缺乏认同的现实。正如阅兵方队需要通过反复训练达到完美配合,学生的成长成才也需要耐心细致地教育和引导。日常工作中就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培养和保持军训时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组织学生团队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助协作。
以“精准执行”抠细节,提升思政效能。受阅部队跑步登车的画面更是被网友怒夸“整齐到如同复制粘贴”。阅兵式中,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节奏、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高度精准的执行力,各方队之间默契配合、无缝衔接,展现出令人赞叹的高效协同能力。“精准执行与高效协同”的背后,是反复锤炼、严谨训练和团队精神,不仅为阅兵盛典增添荣光,更为培养学生骨干打了样。学生经常有“差不多”的心态,布置会场桌子歪一点觉得没关系,写份策划格式乱一点觉得无伤大雅,人没到齐活动推迟几分钟习以为常。不良的习惯正和“阅兵视角下每一步75厘米,每分钟116步”的铁律形成了强烈反差。通过阅兵,学生应当深切地明白“极致的精准来自毫厘不差的坚持,高效的协同源于日复一日的磨合”。
以“价值引领”塑信念,筑牢精神内核。阅兵场上每一个挺拔的身影,无不经历了从普通青年到钢铁战士的蜕变。战士们目光中的坚定与自豪,让观众倍感震撼。强大的精神力量除了外在约束,更源自内心深沉的家国情怀。可当下的校园,听讲座离不开考勤纪律强制约束,重专业课轻思政课,甚至对升旗仪式也是疲于应付,缺乏基本的神圣感和情感投入。通过观看阅兵式,启发青年学子当以人民军队为榜样,无论做任何事,都必须激发内生动力,像战士们那样全身心投入,做到真心喜欢,肯于吃苦、以苦为乐、乐在其中,锻造和健全自己的独立人格。
(作者:李朦 汉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