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校区,看着崭新的教学楼和操场,视野更加开阔,学习条件更加优越,幸福感也更强了。”今年秋季入读湖北省黄冈市蕲春一中的高二学生柳元琪开心地说。今年9月,蕲春一中所有师生迁入新校区,在更加明亮宽敞的校园开启新的学习生活。这是近年来黄冈市大力推进县中振兴的生动一幕。(中国教育报)
县中振兴不振兴,贵在看学生心声。蕲春一中学生柳元琪的心声,道出了县域高中振兴带来的真切变化。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一环,县中振兴不仅关乎千万家庭的期盼,更是筑牢基础教育根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湖北黄冈的实践告诉我们,破解县中发展瓶颈,关键在于“振作”人、兴“良方”——激活师生的内生动力,辅以科学有效的制度设计,方能让县中振兴久久为功。
“振作”人,是县中振兴的核心密码。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培养,教师的积极性与学生的主动性,直接决定着办学质量的高低。黄冈通过163场校际说课、听课、评课活动,为教师搭建了交流提升的平台,让“比学赶超”的氛围唤醒教育热情;投入2亿元资金改善18所高中基础设施,用明亮的教室、完善的场馆为学生创造优质环境,让学习的主动性在舒心环境中自然生长。这种“双轮驱动”抓住了教育的根本:教师有了职业成就感,才会潜心育人;学生有了成长获得感,才会主动向学。当师生双方的能量被充分激发,县中便有了“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内生动力,县中振兴才能动能充盈。
兴“良方”,是县中振兴的制度保障。光有人的热情还不够,需以科学机制破除壁垒、提质增效。黄冈创新的“强校引领、城乡联动、跨域协作”教联体模式,打破了校际间的资源壁垒,让优质教案、名师经验在全市流动,变“各自为战”为“协同共进”;“五统一”管理机制(统一教学管理、资源配置等)确保了优质资源的均衡辐射,避免“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更可贵的是,其“志愿优先、平行录取”的招生原则遏制了无序竞争,“一校一品”的特色发展路径让每所学校都能找到自己的成长坐标——黄冈中学的科技特色、蕲春一中的德育品牌,正是差异化发展的生动例证。这些“良方”既着眼公平,又兼顾特色,为县中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指引,是县中振兴的活力源泉。
“振作”人与兴“良方”结合,硕果累累。2025年罗田、英山两县一本上线人数大幅提升,5所县中办学成效显著,“县县有优质高中”的目标逐步落地。县中振兴不是简单的硬件堆砌,而是要通过激活人的活力、完善制度设计,让教育规律自然生长。县中是县域教育的“龙头”,其振兴关乎教育公平的底线,关乎乡村人才培养的根基。黄冈的探索启示我们:唯有把“人”的工作做细,让教师愿教、学生乐学;把“方法”的文章做足,让资源流动、特色彰显,才能让县中真正成为滋养人才的沃土,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培育更多可用之才,满足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期盼,打造地方发展的教育支撑。
(作者:殷建光 初审:乐乐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