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路远,阻不断求知之路;淳朴民风,孕育出“学霸”之乡。11月20日,一场以“乡风文明润教育、教育反哺促振兴”为主题的调研座谈活动在郧西县景阳乡举行。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汉江师范学院等高校的社科专家团队深入景阳乡尚坪村、陈家庄及泥沟初级中学,实地探访被誉为“学霸村”的小泥沟区域,系统梳理其乡风文明与教育成果良性互动的内在逻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做出了统筹部署。必须清楚,乡村振兴涵盖多个领域,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不仅能够为乡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更堪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核心要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就乡村教育而言,其可以提高乡村劳动力素养,为乡村经济、文化、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还有助于提高乡村人口综合素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通过经费补助等方式不断夯实乡村教育发展基础。比如,数据显示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已达100%,99.9%的学校出口带宽超过100兆,超四分之三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覆盖,99.5%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同样,社会各界捐赠物资、筹措资金,推动着乡村教育持续高质量发展。
事实胜于一切。近年来,各地乡村教育发展成效有目共睹。比如,尽管郧西县景阳乡小泥沟区域地处偏远,但近年来却持续涌现大批考入全国重点高校的学子。更为难得的是,与优秀学子辈出相伴的是全乡连续十年、捐助总额超千万元的“助学反哺”风尚。多方努力下,在郧西县景阳乡已经形成了“好乡风→出人才→报桑梓→树榜样→兴乡村”的良性循环机制。乡风文明润泽教育,教育成果反哺乡风,乡村教育发展基础得到夯实,为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也必须以久久为功的精神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总体而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给乡村教育带来了新要求新机遇。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探索推行“好乡风→出人才→报桑梓→树榜样→兴乡村”的良性循环机制,将推动“十五五”时期的乡村振兴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牢固基础。
(作者:杨飞 初审:乐乐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