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教育评论 > 正文

【红笔网评】书写乡村崇文尚学新文章

时间:2025-11-25 浏览量: 作者:李云勇

山高路远,阻不断求知之路;淳朴民风,孕育出“学霸”之乡。11月20日,一场以“乡风文明润教育、教育反哺促振兴”为主题的调研座谈活动在郧西县景阳乡举行。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汉江师范学院等高校的社科专家团队深入景阳乡尚坪村、陈家庄村及泥沟初级中学,实地探访被誉为“学霸村”的小泥沟区域,系统梳理其乡风文明与教育成果良性互动的内在逻辑。(11月22日秦楚网-十堰头条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很多地方乡村教育空心化,乡村中小学纷纷关闭,接着带来了“空心村”等不良影响。与此同时,景阳乡,“学霸”乡,异军突起,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样本,更书写了新时代乡村崇文尚学的崭新篇章。

让吃苦奋斗成为乡村主旋律。知识改变命运,但是学习不是一件快乐的事,要过上好日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先要吃大苦,最终才能达到先苦后甜。在景阳乡,学子们面对艰苦环境,以“书山有路勤为径”的毅力攀登知识高峰。这种精神,源于乡风文明的熏陶——长辈们身体力行,传递“不糟蹋一张写字的纸,骨子里敬重书本和老师”等朴素价值观。专家提炼的“吃苦奋斗精神”,正是这种文化基因的结晶。它让乡村教育摆脱了“等靠要”的惰性,代之以“自强不息”的主动追求,时刻践行“笨鸟先飞”。

让投资于教成为乡村壮骨剂。乡贤是热情热心还是冷淡冷漠?无数乡村发展的成功事例表明,做好乡贤文章,加强乡村教育是加快乡村发展的重要一环。景阳乡连续十年、捐助总额超千万元的“助学反哺”风尚,彰显了该乡投资于人,教育优先的战略眼光。乡贤文化在此发挥关键作用:成功人士反哺桑梓,不仅提供资金支持,更通过榜样力量激发后辈崇文尚学。这种“教育情怀与桑梓情怀”的交织,破解了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流失难题,乡村教育不再贫瘠,与时代紧密同行,教育成为乡村发展的“造血干细胞”。

让追求卓越成为乡村新风尚。从“学霸村”到“榜样文化”,景阳乡的实践表明,乡风文明与教育成果可形成良性循环。师道文化重塑尊师重教传统,师生合力可以弥补城乡教育的差距。耕读文化融合农业生产与知识追求,可以让乡村发展得到知识护航。集体主义精神则凝聚乡村合力,乡村不再是一盘散沙,乡村教育助推乡村发展,前景无限美好。当追求卓越从个体选择升华为集体自觉,乡村便拥有了抵御空心化的强大精神堡垒。

郧西县景阳乡的探索,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启示:乡村振兴需以文化为魂、教育为基。当吃苦奋斗、投资于教、追求卓越成为乡村主旋律,崇文尚学便不再是口号,而是可触摸的现实。这一新文章,期待后来人,期待越来越多的乡村书写类似景阳乡“学霸”乡的好文章,汇成民族复兴的壮阔诗篇。

(作者:李云勇   初审:乐乐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