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在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建设的首个自然生态文学创作基地近日揭牌。 只恒文/摄
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在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建设的首个自然生态文学创作基地近日揭牌,与此同时,还发布了《自然生态文学创作指南》。在大力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今天,自然生态文学创作可谓正当其时。
深耕细作,为自然生态文学发展积蓄能量
从古至今,自然和文学都密不可分,两者交融与共。无数文人墨客借助山川、河流、草木等自然万物,抒发情感、表达心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至今仍被视为至高的价值追求。
自然生态文学创作,是自觉地以自然生态为创作理念的文学流派。它从自发走向自觉,呼唤自然万物的平衡与和谐相处,并把文学的笔触伸向生命体及其互相联系的深处。这种自觉,更多关注人自身和读者的审美期待与接受。
当下,一些作品在思想性和审美性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的作品甚或对自然的关注、对自然的思考逐渐失去了兴趣,很多被炒得火热的文学作品中,甚至看不到一片森林、一片田野、一条河流、一条山脉。无论是什么体裁的文学作品,如果自然缺位了,文学的风景就是残缺的。自然生态文学创作正好可以拨正一些文学现象的偏颇。
这十多年来,伴随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文学创作者充分意识到,人对自然的关注,实际上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注。人与自然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很多作家自发投入到自然生态文学创作当中,纷纷用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不同体裁进行书写,给青年读者呈送诸多自然生态文学佳作。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作为自然生态文学创作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一直带领着一批作家在这个文学领域深耕细作,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为当前和今后的自然生态文学发展积蓄了能量。
评论家李朝全认为,中国自然生态文学的发展也离不开与世界的联系,“外国生态文学的发展思路、历程,外国作家和哲学家等的生态文明思想和观念,都对中国作家产生了有益的启示,为中国生态文学提供了镜鉴。梭罗的《瓦尔登湖》、雷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热爱生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文学作品都有效地拓展了中国作家的视野,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自然生态文学有深刻的学理意蕴,不同的作家学者对自然生态文学的概念也有不同的认知。但无论如何,都直指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而这个互动关系,概括起来讲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既是自然生态文学创作的思想标尺,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用文学作品展示人与自然美美与共的现代化图景,是自然生态文学创作的责任和担当。
广泛动员,人人都可成为自然生态文学创作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建设文学创作基地,发布《自然生态文学创作指南》,并提出一系列可操作性的方案,这对推动自然生态文学创作入主流、上高原、攀高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然生态文学创作直面广袤的自然界,那延绵起伏的群山、奔流不息的河流、生机盎然的田野、绿色覆盖的森林和鬼斧神工的地质景观等,都是自然生态文学的“主角”。
被青山绿水环绕的兴文县,在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还在自然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做大“文章”,该县把自然生态文学创作基地“请”进来,不但顺应了天时和地利,更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文化响应。
自然生态文学创作需要属于自己的地理场域。田野,“能够唤起用眼泪也表达不出的那种深情”。兴文县远离大都市的喧嚣,自然风景瑰丽迷人,尤其是这里的石海、溶洞等天然的地质景观令人惊叹。自然生态文学创作基地处于这样的地理坐标中,必然会激发作家们的创作灵感。兴文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朱远鹏在接受采访时说:“兴文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生态文学创作的富矿。每一个面向自然书写的作家,成长过往、阅读经历、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即便都以浩瀚的石海为写作对象,最后写出的作品也会各有千秋。一处山水风景或者一处地质景观,写出不同的精神风格,也正是自然生态文学的魅力之所在。”
自然生态文学创作中,“人”是文学的创造者,也是现实生活的在场者。我们不仅要保护自然,还要科学利用好自然。值得一提的是,人之所以能生存繁衍,也仰仗自然界的无私馈赠。比如兴文县依据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大力发展竹产业,依托方竹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一根竹子融入吃穿住行用的方方面面。利用自然资源产业走乡村振兴之路,这是自然生态文学应该重视的创作内容,也是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所之关切的方向。
在自然生态文学创作这个“阵营”中,活跃着一批90后00后新锐写作者,他们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中国自然资源作协主席陈国栋表示,“自然生态文学创作不是少数作家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自然生态文学创作的参与者和贡献者。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作为自然生态文学的‘大本营’,在支持专业作家勇攀自然生态文学高峰之时,还要动员和鼓励广大青年文学爱好者参与其中。很多青年文学爱好者有创作热情,可创作经验欠缺,这就要通过培训、讲座、笔会等多种方式,点燃青年心中的自然生态文学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