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年前,也就是1995年,彼时我14岁,读初一。语文课上,老师举着《中学生作文指导》推荐:“这本杂志是老牌的作文刊物,在上面发表的文章都是经典范文。同学们可以经常看一下,提高作文水平!”顿了顿,老师又舔着嘴唇说:“在上面发表文章有稿费,可以割三斤猪肉!”底下一片嗡嗡声,同学们开始交头接耳,畅想猪肉的若干种吃法。90年代,物质依然匮乏,在我们那遥远的小山村,能美美吃上一顿猪肉是件奢侈的事情。除了逢年过节,平时几乎沾不到油荤。食堂里面的水煮大白菜,去晚了连汤都喝不上。
我小时候就是个“财迷”,同学们聒噪的时候,我脑海里迅速将猪肉折算成现金。彼时猪肉约4元一斤,能割三斤肉,说明稿费应该不低于10元。10元啊!可以满足多少愿望?!我可以把那本旧书店的岳麓书社版《西游记》买下来,当时已经谈好价——5元,虽然封皮和内页都有些破旧,但价钱值啊;我还可以约小伙伴在馆子里搓一顿,就吃那个鱼糕面,多加点辣子,我自己来俩碗;最起码,我可以割两斤肉,再买点散装白酒,回去得瑟一把……
说干就干,我想起春节期间写的记叙文《品茶》,曾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念过。这篇文章写的是帮父亲泡茶时的观察心得,语文老师赞曰,“文笔清新,结构工整,尤其是末句奇峰突起,大有深意焉。”于是,我买了稿纸将文章一笔一划誊正,又找同学借来《中学生作文指导》,在封底找到编辑部地址,那会儿还没有电子邮件、QQ、微信呢。
投稿是件很纠结的事,至少是我的一个小秘密。因为,我不想让同学们知道,要是他们知道我向作文刊物投稿,结果又没有发表,那可比尿床更让人难受;我也不想让语文老师知道,他经常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要是知道我投稿却没发表,会不会很失望?我更不想让父母知道,我初中时已经出现偏科迹象,语文成绩是我的“支柱产业”,数学、物理、化学成绩却经常“拖后腿”,父母不希望我花过多的时间在语文尤其是作文方面,他们希望我多做数学题……
某个黄昏,我蹩到小镇的邮局前,四下张望,人迹寥寥。绿色的邮筒比我个子还高,锈迹斑驳中透出荒芜废弃的感觉。在确认没人注意后,我缩头缩脑窜到邮筒旁,从怀里掏出带着体温的牛皮信封,凝视了一会,“唰”的一下投进邮筒,然后故作镇静地走开了。老实说,我不知道这封投稿信能否穿越千山万水,到达位于吉林东北师范大学的《中学生作文指导》编辑部,因为那个时候信件丢失是常事;我也不知道这篇名曰《品茶》的文章,能否入编辑老师的法眼,最终在刊物上与全国各地的读者们见面。总之,我完成了自己的“处女投”。
时间过得飞快。一开始我还有所期待,希望某天在教学楼下的橱窗边看到编辑部回信,学生们的信件都集中在那里。久盼不至,开始猜想各种可能,是不是路上信件丢失了,根本就没有寄到编辑部?是不是编辑老师收到稿件,随手扔进了废纸篓?是不是编辑部回信了,结果被别的同学拿走了?是不是是不是是不是是不是……时间一长,期望变成失望,失望又变成绝望。到后来,我自己都淡忘了投稿这件事,我不记得自己曾向刊物投过稿了。
幸福的那一刻来得这么突然。某天语文课上,老师容光焕发地走上讲台,示意大家静下来之后,举起一个牛皮信封,有些神秘地说:“同学们!我们班上有同学在《中学生作文指导》上面发表了文章!”小伙伴们瞬间安静下来,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紧张中夹杂着兴奋,兴奋中又交织着羡慕。我心头撞鹿,陡然记起曾经投稿这件事,一阵眩晕中听到自己小心脏“扑通扑通”跳个不停,但又不敢确信是自己发表了文章,面色潮红地端坐着。语文老师从信封里抽出样刊,一字一顿地说:“颜陈同学的文章《品茶》,发表在《中学生作文指导》第6期上,还是第一篇呢!”掌声和喜悦让我不知所措,甚至忘了计较老师不经我同意就拆开我的私人信件。那一刻,我的感觉真是好幸福!
自己的文字能够变成铅字,居然还是第一篇。想想都令人激动啊!我抖索着手,翻开这期刊物,将自己的文章反复品读。文章后面,编辑老师加了长长的点评,那句“大有马三立单口相声的神韵”,让我颇为荣幸。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对这位相声界泰斗分外关心,也曾从他的相声段子里面寻找灵感。我知道,编辑老师的点评只是对作者的一般勖励,并不是这篇小作达到了怎样的高度,但这种肯定对我若干年后从事文字工作的意义是巨大的。处女作的意义,或在于此吧。
数月后,传说中的稿费单不期而至。在一片鼎沸的晨读声中,语文老师走到我的桌边,将稿费单轻轻放在我的面前,又拍了拍我的脑瓜,意味深长地走了。十元的稿费单先是被同桌借去瞄一瞄,后来又在同学们手中传递,迅速引发聚集,吵着请客的声音一阵盖过一阵。大伙的吹捧让我感觉良好,我豪言请全班同学过早,这让我的生活费当月提前“破产”,处女作的稿费还没取出来就透支了。
按照稿费单提示,我有两个月的领款窗口期。那段时间,几乎每天我都会把稿费单拿出来瞟几眼,又怕同学笑话我显摆,就夹在书页里悄悄地端详。稿费单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也让我张开想象的翅膀,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冀。终于,磨蹭到领取稿费的最后一天,我将稿费单复印一份后,这才领取了十元稿费。
以后的若干年里,我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从小豆腐块到整版专栏,直至汇集成册,但处女作发表时那种幸福得眩晕的感觉再也没有出现过。收到的稿费单也从少到多,从可有可无到支柱收入,但都比不上处女作的那十元稿费在我心里的分量。因为,这不仅是我舞文弄墨的起点,也是我梦想发轫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