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文艺评论 > 正文

王云甫|《武当匾额楹联文献集注》序

时间:2022-12-30 浏览量: 作者:王云甫

  

图片

这部《武当匾额楹联文献集注》,敛一山之风月,是一本有关武当山匾额楹联的百科全书。通读全书,形式新颖,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既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史料性、可读性,又具有较好的收藏价值。

图片

我虽然没有专门研究过武当山匾额楹联,但长期在武当山地区生活工作,长期接触地方各界人士,耳濡目染,能感受到武当山匾额楹联蕴藏的深厚文化。门庭悬匾,额枋题字,是我国传统文化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对桃符风俗最早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的《山海经》,此外,《战国策》《淮南子》《荆楚岁时记》等古代典籍文献中都有关于桃符风俗的记载。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物上不可缺少的内容,无论是宫观、庙堂还是山门,都喜闻乐见,因而能够历久不衰,生生不息。正是它的出现,给建筑增添了情趣,使得文人骚客望而却步,即兴赋对,成为时尚。匾额楹联言简意深, 平仄协调,内容广泛,情趣兼容,无不表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古代信仰、古代文学以及美学、美术、民俗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不但是古代物质产品和物质财富,而且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图片

武当山匾额楹联是时代的智慧与灵感的结晶,其意境深邃、高雅玄妙,读之给人耳目一新,超然物外之感,可以说独具特色的武当匾额楹联是博大精深的武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当文化的一朵绚丽的花朵,是一笔可贵的武当文化遗产,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武当匾额楹联内含着深刻的哲理思想,对于建设中国当代和谐社会、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武当匾额楹联也是武当山“一道美丽的风景”,不仅能够呈现玄秘凝重的宗教氛围,而且可以彰显道教宫观建筑的文化意蕴,探讨其潜在的审美价值(包括旅游、书法、文学审美等),对于提升武当山的旅游品位将产生积极影响,对于促进武当山旅游事业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图片

作为武当山山脚下的高校,关注并深入研究具有特色的地方文献资源,对于传承优秀文化和学校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我校是一所以医学为主,医、理、工、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湖北省及鄂、豫、渝、陕毗邻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西医类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是全国文明单位,同时也是湖北省仅有的两所办在地方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我们深知,科学与人文是智慧的双翼,不可偏废。大学以追求知识为主,但除了追求知识、科学、研究之外,还要追求人文精神,人文是学校品位的体现。我校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省属一流、国内知名、国际知晓,高水平有特色医药大学”,要成为真正的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人文教育。同时,要增强学校的影响力,就一定要突出地方特色,如果具有特色研究的个体越多,这个大学的影响力也就越大。为此,我校十分重视人文社会科学,也在不遗余力地为人文学者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更宽松的对话环境及其他领域成长的条件。

图片

地方文献是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地方文献研究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业务,高校图书馆理应重视并做好这项工作。邵文涛同志工作于我校图书馆,长期致力于文献学研究工作,对地方文化可谓情有独钟,此前出版有《老子论语楚辞正编》专著,先后主持各类项目10余项,发表文章30余篇,有着从事该研究的良好基础。据我所知,为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遗产,武当山特区管委会将文化项目作为重要工程来抓,先后投入60余万元,于2006年邀请各领域专家编纂了一套《武当文化丛书精选》,该《丛书》包括《大岳武当》《武当山古建筑》《武当道教史略》《武当道教音乐》《武当道教医药》《武当武术精粹》《武当神仙大观》《武当山明代志书集注》《武当民间文学》《武当民俗》10部书,400多万字。由于武当匾额楹联长期散见于各宫观庵堂及相关文献著述中,加之去古颇远,收录不详,劫火屡更,多失其名,使得大量武当山匾额楹联自行湮灭,无法流传,致使难求其详,错讹迭出,有关这一文化领域的研究甚少,故在编纂《武当文化丛书精选》时未将武当匾额楹联作为专题入选其中,这也是该《丛书》的缺憾之处。武当匾额楹联是传统文化的珍贵文化遗产,应该加以保护和重视,搜集、整理、考寻武当山匾额楹联文献可以说是顺应民心,是对历史的应尽之责。

图片

《武当匾额楹联文献集注》一书是邵文涛同志系统研究武当山匾额楹联的最新成果,该书由武当山现存匾额楹联、武当山佚失匾额、武当山佚失楹联、武当山墓塔联、武当山道人口传功术联语、武当山题联、唐代至民国武当匾额文献遗存简表、明代至民国武当楹联文献遗存简表等部分组成。为了使内容释义准确、翔实,著者翻阅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和专业工具书,以史实和文献材料为依据,首次系统地从武当山宫观遗存的匾额楹联实物和古代史料记载的遗失稿本两个方面进行收集整理,其中有不少是稀见文献。可以说,这本专著收集了武当山古代建筑门楹上的匾额、楹联的全部作品,包括金石、壁画中的额对,可谓苦心孤诣,搜罗务尽!把武当山的匾额楹联系统整理并考证,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绝非一日之功,不亚于再修一宫、建一庙。一是数量之多,二是内容深奥。邵文涛同志寒暑不辍,细心考证匾额楹联里的一字一词,翻阅大量的资料,考证典故的出处,不厌其烦地请教他人,数次登临武当山,抄录拍照各宫观的匾额楹联,抄写道士们留下的残稿,增删修改,爬梳考证,勘校整理,数易其稿,历时两载,不仅把现存的匾额楹联抄录解释了,对其中存在的上下联位置颠倒和错字掉字进行了认真校正,还对那些现已不复存在的匾额楹联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缕析。

图片

《武当匾额楹联文献集注》虽是一家之言,却含众家精端,其注解之彻、解析之锐,直取人心,展读之余,如饮甘露,使人心悟精微,爱恋山水之情更会油然而生。从其字里行间让我更多地看到了他在辛勤的研究中,通过对匾额楹联文献的独特认知,从点到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对本地独特的地域文化做了精神层面的升华,从而使读者不仅能走近武当匾额楹联文化,读懂武当匾额楹联,还能更深入、更深层次地了解和体会中华文明在这片区域的所在。这些成果不仅会对读者带来美的享受,更会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或许摆在眼前的作品可以让我们品尝艰辛付出后成功的甘甜。我想读者必能从中各取所需,得到教益。

图片

书成之后,承文涛之托为该书作序,余本医科出生,愧不敢当。但有感于文涛为学志向坚定,勤恳上进,实在难能可贵,却之不恭。时逢我校建校55周年之际,《武当匾额楹联文献集注》的付梓问世,为广大读者奉献了一份精美的精神食粮,是地方文化建设的良图和善举,足堪嘉允与祝贺。愿这些传统文化,在湖医药实现新的传递和升华。希望广大教师志存高远,不负韶华,既脚踏实地,坚持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又开拓创新,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

聊陈浅见以就正于方家,谨以为序。

(作者系湖北医药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