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思想者的花环
——读《一代哲人杨献珍》
在《党史文汇》做编辑工作十多年,结识了很多好作者,萧岛泉先生是其中之一。2000年春,新华社山西分社原社长马明老师转来一份关于抗战时期杨献珍在山西的稿件,并告,作者萧岛泉曾是杨献珍同志的秘书。《党史文汇》历来重视亲闻亲历的来稿,老主编郄智特将这组稿件交我处理。这组文章内容翔实,背景材料比较丰富,符合我刊“可信、可读、可鉴、可存”的标准,很快就被列入“专题史话”栏目的重点选题,连载八期,社会反响良好。
编稿过程中,个别史实需要进一步查实或者和作者核对,由此,我和萧岛泉先生电话里相识。他是一位充满热情而有责任感使命感的长者,在杨献珍研究方面已经出了不少成果。后来我去京组稿,还专程登门拜访,老人送我家乡的新茶。有一年夏天,老人由女儿陪同来山西,下榻山西大酒店,我骑车前去看望,出来发现放在楼侧的自行车竟不翼而飞。这些细节都印象极深。他是湖北人,却对山西有着很深的感情,因为他所崇敬的杨献珍抗战时期就战斗工作在这片热土上,也因为他和党史文汇编辑部六年愉快的交往。所以,当他欲将20多万字的杨献珍研究成果结集出版时,首先想到要选择山西人民出版社。
历尽波折,现在,这本凝结着萧岛泉先生心血的《一代哲人杨献珍》终于面世了。捧着它,欣慰而感动。无论先前编发稿件,还是后来联系出版,我们只是尽了一点微薄之力,本来无足挂齿,老人在书的后记却两次提到本刊编辑,使人不能不为这份超越职位、跨越年龄的信任而倍觉温暖。
2006年是杨献珍诞辰110周年纪念。《一代哲人杨献珍》则是献给这位思想者的花环。
杨献珍是中国现当代史上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教育家,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时期,长期担任我党理论教育的领导和教员,是党的理论工作者的老前辈。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的传播、发展和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坚持真理,勇于思考,其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奇崛的人生轨迹是一笔珍贵的财富,供今人后人学习研究。萧岛泉先生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新疆调到北京的,1983年开始担任时任中共中央党校顾问的杨献珍的秘书。十年“陪随”工作,使萧岛泉“真正读懂了杨献珍这部大书”。他这样表达内心的感受:“他那光辉的人格力量、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罕见的理论勇气、超凡的革命毅力、旺盛的坚持真理的斗志,使我受到深刻的启迪和激励,以致使他的道德文章、魅力操守不禁融到我的血脉之中。”1992年杨献珍去世后,萧岛泉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对杨献珍的研究宣传。自己患病,妻子去世,生活的连连打击没有阻止他奋斗的脚步。他学习原著,查阅档案,访问人物,实地考察,发掘了大量资料,陆续完成了20多万字的专题研究文章,力图真实展现杨献珍的生命之路,廓清历史上理论论战中的是非曲直,把杨献珍的哲学思想和人格风范昭示于众。有专家评价说,此谓“忠肝义胆”之“志诚君子”。
《一代哲人杨献珍》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人物传记,它是由六篇专题研究文章结集而成的,它们既各自成篇,相对独立,又内在相关,形断意连,总体上反映了杨献珍一生的重要经历和重要哲学思想。其中,《哲人之初》写的是杨献珍的成长历程,从爱国者到马克思主义者,那是20世纪中国一代革命者千百万人大致相同的追求之路;《百炼一金刚》写的是杨献珍及其战友在草岚子监狱的对敌斗争,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烽火岁月》写的是杨献珍在山西抗日前线的革命活动,大智大勇,粉碎敌顽;《经世济民,以人为本》、《一代哲人的风范》主要写的是杨献珍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哲学观点、理论建树及其坎坷的政治命运。全书许多材料新鲜生动,整体风格严肃厚重,兼具可读性和学术性。当然,作者行文间感彩比较浓烈,述评性文字未必句句剀切精当,但颇耐人寻味,为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杨献珍逝世已有14个年头了,时间的流逝、实践的发展已将他雕成一尊真正的“思想者”。革命足迹,学术争鸣,人生风雨,一切都已随他而去。留给我们的,应该是丰碑,是景仰,是思考,还是一声沉重的叹息?读了萧岛泉先生的《一代哲人杨献珍》,如果能够找出答案,一定也是作者的愿望。
(文章刊发于《党史文汇》2006.12,作者:钟启元,《党史文汇》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