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文艺评论 > 正文

红色文化传承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研究——评《红色文化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6-24 浏览量: 作者:刘志华 姜瑞云

  


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华民族的危难之际共同缔造了威武不屈、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爱国爱民的优秀红色文化,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引领中华民族奋勇前行,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红色文化已成为国家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由渠长根、王艳娟、王宁宁编著,红旗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红色文化研究与实践》一书,对红色文化的核心进行深入探究,系统整理和发掘红色革命精神,在推动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的同时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奠定了良好基础。

《红色文化研究与实践》一书共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在明晰红色文化具体概念的基础上对其价值指引意义、当代延存状况与各阶段各地域典型红色文化要素进行了全面讲述,从丰富的红色革命事迹与历史行动中精准提炼并完善构建了我国红色文化的基础理论,促成了其在新时代的创新弘扬与价值塑造。第二部分将视线转向红色文化学的建设历程,着力探索以东北抗联精神、延安精神等为代表的红色精神与诸多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资源在现代化传播途径中的应用与展现方式,为后续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经验。第三部分则以红色文化在实践中的应用为主题,从红色文化对以学生为核心的青年思想的引领作用、红色文化对强军实践的浸润作用、红色人物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建设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价值观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革命精神,并以此确立正确价值取向、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人生追求,促使学生将个人发展同国家发展相统一,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以实际行动助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综合国力的繁荣强盛。然而,当前我国校园文化建设同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融合程度不足,相关理论研究、运行机制与实践成果均待改善。一是红色文化的传承引入通常以标语展览、景观搭建作为实现方式,不仅不能进行深刻的意识塑造与思想引领,也难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二是红色文化传承同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方式刻板僵硬,局限于参观活动或课堂教学,融合活动流于表面,消减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三是两者的融合发展之路偏于一隅,未能在多部门、机构之间形成合力,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仍处于空白状态。

综上所述,要深度汲取红色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与革命精神,并将其融入学校发展的整体基调。首先,学校应充分重视红色文化对师生意识形态发展与思想观念塑造的重要作用,利用地域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对自身文化环境进行基础性、根源性建设,构建校园文化的鲜明革命底色。学校可提取区域内特有的且人们熟知的红色文化因素点缀校园文化景观,为学生提供别样的生活环境,让其在历史情境展现中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体味前辈先烈的奋斗精神,从而教育引导其树立高远志向。其次,学校应强化教师队伍运用红色文化提升校园整体文化氛围的专业能力。时代发展感召下的群众意识与大众审美呈现剧烈的变动态势,教师也应顺应时代潮流对自身的工作模式进行全面改善,大力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将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提取其中的育人成分并转化为教学资源,以教学理念的现代化与传播形式的多样化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兴趣与认知程度,增强红色文化对校园文化的浸润。再次,校园应借助网络丰富传播载体,推进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与不断创新充实。大学生身处知识吸收与价值观念确立的关键阶段,备受信息喷涌等方面影响。学校应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号传播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超越时空向大学生传递强大的道德力量与价值观力量,使其思想与灵魂受到强烈震撼,深化学生对社会生活与历史发展的整体认知,使其不断提高对红色文化与革命意识的探索、追随热情。

[注:本文是2021年度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课题“基于河北省红色景区革命故事传播的红色基因传承研究”(课题编号:HB21-YB04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