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文艺评论 > 正文

山栀子:“粉笔字”永不过时

时间:2021-12-09 浏览量: 作者:山栀子

从食堂吃完晚饭,原本准备在办公室安心地“备会”,听说今晚是许启虎主席培训青年教师的“粉笔字”,经不住诱惑,也爬到五楼书法教室,去看哈现场。

学徒们都已架好小黑板,在准备开练。“黄校长好,我是赶来‘蹭课’的!”人群中,一陌生的面孔笑着我和打招呼。我说,很好,欢迎!想着别人都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来“蹭课”,我也放下了转一圈就走的想法,坐在后面认真观课。许启虎主席很认真地开讲。他一笔一画地在前面演示着横竖撇捺点提钩折。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着书写要领。

书法家讲粉笔字,味道就是不一样。他从笔锋、笔势、字形等方面,向我们演绎着什么是“书法,高于写字”。当粉笔字也有了“书法”的艺术,这是一种更美好的教学境界。

我想起了开始在六(1)班上课的时候,因为我习惯了平时的“龙飞凤舞”,很多孩子看着我的黑板上的板书发呆的“懵相”。我想起了当我要一笔一画地向学生演示“生字”书写时,竟突然感觉有些手生,吃力起来。和毛笔字比起来,粉笔字的“技巧”其实很简单,我们缺少的正是平时的“一笔一画”的训练。

“不论信息技术如何运用普遍,粉笔字都是不过时的教学基本功。”许主席告诉老师们。看着他美观大方的“粉笔字”示范,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一手好字,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艺术美。

看着年轻老师们专注练习的样子,我也忍不住拿了一块小黑板跟着练起来。当下,老师的粉笔字写得好看的不多了。这其中,固然有社会环境的因素;缺乏专门训练,是最主要的原因。我们读中师的时候,粉笔字是“必修课”。毕业时,每人都要练好这项基本功。

那个时代,连“打铃”都是一门基本功。毕业至今,我还记得洪湖师范老校区那个每天在老梧桐树下为我们“敲钟”的老头,我经常看着他认真地敲完钟才跑回到教室。没有电子铃的时代,预备铃、上课铃、下课铃和集合铃都各不相同,或是“铛铛-铛铛-铛铛”,或是“铛铛铛-铛铛铛-铛铛铛”,或是“铛-铛铛,铛-铛铛”,集合铃声又是连续和急促的。铃声里面的学问,只有上个世纪九十代和以前的老师们懂了。

而今,“打铃”的技术已被时代淘汰了。即使进入“电子白板”时代,粉笔字依然不曾被消亡,依然还是课堂上重要的基本功。我记得网络上成“走红”的一些教师板书,美轮美奂,妙不可言。

曾经,我发现诸多的小学课堂,一节课下来,全是PPT演示,黑板上除了一个课题,几乎看不到粉笔字了。甚至有的数学课也把计算过程变成了“技术演示”。

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在一次教师大会上,我很严肃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因为,小学课堂的必要“板书”是非常重要的。虽然看似费时,但教师板书的“慢过程”,正是给予学生同步思维的“好时机”。

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本就是教学的魅力。

我在10多年前任乡镇初中校长时,在学校楼道口设计了一块很大的黑板,让老师们每天上班时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写一句“名言警句”,以这种方式给老师们“考勤”,也借机每天练练粉笔字。因为师生都可见,老师们都是一笔一画地“书写”,这样坚持了两年多。今年六月,我带老师们到陕西榆林市学习考察新教育。参观的两所小学,都在学校设置了粉笔字训练阵地,青年教师一人一块小黑板,每天写一首小诗。这样的展示,充满了教育的诗意和浪漫。

好传统不能丢。正是这样,我们坚持把粉笔字作为青年教师培养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每年晒一晒,赛一赛。

练好粉笔字,像许启虎老师这般,把技术变成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