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偶然的机会,商鞅得知扁鹊来秦地巡游诊治。在秦孝公的病房外,扁鹊第一次看见了商鞅,给商鞅深识一礼,商鞅连说自己后学晚辈,不敢当天下神医如此大礼。扁鹊回应道:“天下大道,敬贤该为先,商君医国圣手,岂在年齿之间。”扁鹊自谦“只会给人瞧病”,比不得商君“把秦国给变强了”,萤火之光怎比当空皓月?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程振伟先生。同样是在大学搞新闻宣传工作,我们一般人充其量只能捧红一两个人、讲好个把故事,振伟却有办法捧红一所学校,乃至搅活浙江高校新闻宣传的一池春水。在他和他的小伙伴们共同努力下,不仅让“杭电”频频上热搜,也让浙江大学这种档次的高校倍感压力,其他大学就自不必说了。
最近,振伟主笔采写的反映杭电马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的《课堂直通农村躬行换来真知》在《光明日报》大篇幅刊发,又引来一大波“羡慕嫉妒恨”。“羡慕”的是别人家的大学怎么这么有料?“嫉妒”的是别人家的大学怎么会有这么牛的“主笔”,“恨”是恨铁不成钢,恨自己身边怎么没有这样的人才。振伟却悄悄告诉我,这篇稿子从策划到刊发足足用了三年之久!杭电马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真正做到了“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扎根中国大地培养人才。
我和振伟通过写评论相识,当时他还在浙江省教育厅担纲《浙江教育报》编辑。除了教育类评论,振伟还擅长财经评论,独到的视角、理性的分析、深厚的情怀让他的评论自成一家,深受中国网、中国青年网等主流媒体大编所喜欢。他的评论不但能给媒体带来巨大“流量”,更重要的是读来“有营养”“有温暖”“有主意”,能够启发心智、干预现实、照亮人们前行之路。
说到“情怀”,就不能不谈一谈振伟的岗位变动。作为教育厅官媒的“大编”他本有不一样的前途,可今天却主动到一所普通高校供职,别人看来这不是“降格”了吗?可振伟不这么想,他坦言这一切都源自他对教书育人的无限热爱。别人看来振伟凭借满腔热血,时而用人脉让“杭电”的牌子叫响全国,振伟却觉得高校有很多“好料”等着他来发现,是学校成就了自己。
振伟在做好杭电新闻宣传的同时,还经常给别人搭把手、拉一把,尤其让我感动。郧阳师专(汉江师范学院前身)申办本科院校时,振伟看到《中国教育报》整版刊发的学校“六次迁建”事迹后颇有触动,提笔写下《“车轮上的学校”演绎南水北调最美故事》,这篇评论在荆楚网刊发后又被媒体海量转载,为郧阳师专顺利“升本”助力加分。此后振伟十分关心汉江师范学院的发展,多次在《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等平台给汉师争取露脸的机会。
2019年下半年,振伟欣然应我的邀请走进“红笔名师讲堂”,和汉师学通社的孩子们畅聊“评论人生”,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做外宣策划,如何搞新媒体创作,如何通过“扶贫消费”让学校上热搜,如何借校友之力做出不一样的校庆……没有发言稿,也没有什么辅助手段,他就坐在那里聊,和学生互动,激情满满、干货满满,两个小时过去了,大家仍意犹未尽。
振伟是高校新闻宣传战线的一个标杆。他的创作是一团火,带给人们的是无限温暖;他的评论是一束光,明亮却不刺眼,提醒人们回顾走过的路,不忘来时的路,走好前行的路;他的情怀是首歌,坚持守正创新,融入立德树人事业,弘扬真善美,不断创造流量奇迹……
(红笔:老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