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荣获国际安徒生奖。这本小说遣词造句简明清爽,绚烂疏放,美感强烈。本文旨在通过探讨《草房子》力求准确、凝练、雅致、传神的诗化语言,帮助创作者修正写作态度。
《草房子》写的是上世纪60年代初南方水乡油麻地小学的故事。小说以善于异想天开、顽皮淘气的桑桑的成长为线索,给我们展示了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的成长历程。该书摘得包括国际安徒生奖、国家图书奖在内的多种文学大奖。
关于《草房子》的赏析,评论界有对人物形象的解析,有对小说修辞的探讨,有对反复出现的意象的揣摩,有对叙事技巧的考量等等。本文的构思从语言的视角出发探讨写作态度问题。
成书于1997年的长篇小说《草房子》一版再版,20年后仍被人熟知,还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填补了我国文坛的荣誉空白。该书亮点纷呈,单说语言特色就足以引发热议。
翻阅《草房子》,书中的诗化语言稍加整理,便是一席文字盛宴。
一、书中的诗化语言
第6页倒数第10行,写道:“四条腿没有必要,锯了。玻璃门没有必要,敲了。”简洁如诗,晓畅似话。《草房子》的诗化语言从这里初见端倪。
第11页第10行,写道:“桑桑仿佛是一枚枣子,被人有滋有味地吃了肉,现在成了一枚无用的枣核被人唾弃在地上。”盛夏,主人公桑桑突发奇想,一身棉袄棉裤棉帽打扮,有模有样地走在校园里,令注目者忍俊不禁。后来没有头发的秃鹤,破天荒地戴着帽子出现在人前,成为大家新的焦点。“桑桑——枣子”此为临时隐喻。儿童文学为了能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往往运用隐喻来获取儿童的阅读兴趣。把枣隐喻为桑桑,使桑桑窘迫的状态更容易认知。
第12页第2行,写道:“无数对目光像夜间投火的飞蛾,一齐聚到那颗已几日不见的秃头上。”这是对秃鹤几日后重返学校时,大家关注他的新造型的形容。
第57页倒数第3行,写道:“河上有风,船在晃动,桑桑的天空也在晃动。”桑桑为解救上学路上被刘一水欺负的纸月,遭到刘一水的殴打,后来无力地躺在摇晃的船上。
第62页第4行,写道:“孩子们艰难地走出了校园,然后像一颗颗黑点,散落在雪野上。”大雪天晚上放学,孩子们走在回家的路上。由近及远,镜头语言。
第83页倒数第8行,写道:“月亮照得芦花的顶端银泽闪闪,仿佛把蒋一轮与白雀温柔地围在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里。”蒋一轮与白雀在郊外幽会,两个人静默无言,月光烘托出浪漫的氛围,折射青年男女两颗妙不可言的心。
第87页第6行,写道:“这一页纸,像是一窝小鸟里头最调皮的一只,居然独自脱离了鸟群先飞远了。”桑桑偷看纸月写给蒋一轮的信,一张信纸不慎被风刮走。青年男女之间,故事一般趋于隐晦,交情多半偏于纯朴。妙趣横生又意味深长的比喻与隐晦的故事、纯朴的交情呼应。
第112页倒数第8行,写道:“教室里安静如月下的池塘,只有温幼菊一人的声音如同在絮语。”这是对温幼菊公开课课堂的形容。
第140页第10行,写道:“杜小康就会盘旋在桑桑的心头,像秋天高远的天空中一只悠然盘旋于他的鸽群之上的黑色的鹰。”杜小康是班上的尖子生,他的优秀使桑桑心里有些不快。婉转巧妙的笔法写出人之常情,读者阅此会心一笑。
第225页倒数第1行,写道:“悠长的笛声,像光滑的绸子一样,还在春天的田野上飘拂……”蒋一轮的恋人白雀远走他乡。蒋一轮扶妻子坐在田埂上,自己站着吹笛子。以前听笛子的人是白雀,现在听笛子的人是妻子。蒋一轮吹笛子这一举动,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他与白雀幽会的那段时光。寥寥数语,写出了两个情投意合的年轻人因现实的梗阻而产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怅惘和哀伤。
第240页第3行,写道:“长长的竹篙,把一条直而细长的影子投映在河面上,微风一吹,它们又孤独而优美地弯曲在水面上。”杜小康和他的父亲为了摆脱突如其来的家庭困境,到远方的河里放鸭。引文是对他们所处的环境的描述,同样富有诗情画意。
以上摘引的句子耐人寻味,堪称全书的神来之笔,彰显作者的别出心裁。
二、诗化语言与写作态度
曹文轩在创作中习惯对语言精雕细刻,描写景物如作水墨画,给读者恬淡、柔美的感觉。优美的作品像工艺品,轻易叫人赏心悦目。而作品的美感离不开诗化的语言。
诗化的语言,其表现形式应当像美女的轮廓,增一分太胖,减一分太瘦,且身材比例刚好,直接带给人视觉快感。这就要求创作者不赶数量,不怕麻烦,反复锤炼,悉心打磨,力求文字准确,凝练,雅致,传神,直到找出最熨帖的“那一个”为止。
正如法国作家福楼拜所言:“某一现象,只能用一种方式来表达,只能用一个名词来概括,只能用一个形容词表明其特性,只能用一个动词使其生动起来。作家的责任就是以超人的努力寻求这唯一的名词、形容词、动词。”
文学奇才、当代语言大师汪曾祺曾说:“读者读一篇小说,首先被感染的是语言。我们不能说这张画画得不错,就是色彩和线条差一点;这支曲子不错,就是旋律和节奏差一点。我们也不能说这篇小说写得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这句话是不能成立的。”
汪曾祺还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小说使读者受到感染,小说的魅力之所在,首先是小说的语言。”语言描写在小说创作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钱钟书的《围城》声名远播,若谈及原因,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是,文中有许多叫人直呼过瘾的比喻。同理,曹文轩的《草房子》中也有许多叫人啧啧称奇的句子。
从语言的角度分析,《草房子》的成功,启示创作者平常练笔要围绕一个核心,即不光要牢牢抓住真善美的创作导向,还得在语言组织上下功夫。作品是否能出彩,是否早出彩,是否常出彩,跟有没有围绕上述核心紧密相连。
(红笔:黄林)
参考文献:
1.《草房子》,曹文轩,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年4月第4版
2.《草房子》的语言色彩意义探究,李静文,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