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文艺评论 > 正文

吴思甜:无奋斗,不青春

时间:2019-06-10 浏览量: 作者:

 

我读过一草的一本书名叫《毕业了,我们一无所有》。毕业了,为什么会一无所有呢?当你初看这本书,心怀疑惑是正常的。接下来就请大家跟随我,听一听书中的故事。

这本书其实是想告诉大家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无所有并不可怕,因为每走一步都是进步;怨天尤人并不可取,因为社会不会为谁而柔软,我们只能选择做生活的强者,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

正如书中的主人公苏扬,他曾是一个浪漫的追梦少年,爱情和诗歌是他的唯一,在大学里他白衣胜雪,左手诗歌,右手佳人。可这样的他在走入社会后一塌糊涂,尝尽人间冷暖。所幸他在一无所有之际顿悟,悟出人生的游戏规则,在这之后,他一帆风顺,事业有成,最终成为一个成功人士。

也许是因为上天的眷顾,刚刚进入大学的苏扬有了一份来之不易的爱情,并且他身上的闪光点也很快出现,让他在大学期间如鱼得水。

可能大家对于苏杨经历过的事情感觉很熟悉,倔强地抬着头来面对生活,不想输给任何人。这其实就是大学生,就好像满是棱角的石头,因为各种各样的庇护,我们接受社会打磨的机会真的太少太少,以至于当我们毕业的时候,还无法接受步入社会的现实,无从适应接下去的生活,工作、薪资、人际交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大学四年不过弹指一挥间,苏杨也自然而然的毕业了。他似乎并不适应由学生转变为求职者的过程。拥有一份合适的工作变成了奢望,处处都是墙的社会把他撞的头破血流,一度失去信心。

那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后来的他选择了城市最底层的身份:住最便宜的地下室,干最辛苦却最不稳定的工作,在生活中找寻自己的答案。当然,在选择这些的同时,他也失去了爱情。人生有得到,就必然有放弃。这也是在苏杨成功后,唯一找不回的东西。

每个人对于青春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无论是谁都会有一些关于青春事物的缅怀,也许是错过,也许是歧途,也许只是某个闲暇午后的阳光,也许是不经意间瞥见的一幕美好,都足以令人回味一生。

习近平主席鼓励我们: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当我从这本书中走出来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但是脑海却在不停的翻腾,苏杨的经历,我很有感触。

回想我的大学历程,主持人大赛二等奖,朗诵比赛一等奖,评选为广播之星,优秀团干等荣誉称号。畅想我的毕业方向,是有所作为还是碌碌无为?我该怎么选择?无数次,我都在思考,直到看完整本书,我才恍然大悟,我必须有目标,我必须专升本,我必须更努力,所以,我,正在路上!

(文章系“悦读之星”读书演讲比赛一等奖作品,有删节;作者系汉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