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湖北宜昌举行“峡江飞燕”青年社科宣讲团成立仪式暨“人文市集、社科之光”社科市集活动。66名“峡江飞燕”青年社科宣讲团成员将奔赴各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全市学理论、讲理论、用理论的氛围更加浓郁,为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养羞者,蓄食以备冬,如藏珍羞。”燕子在越冬之前会换上厚厚的越冬羽毛,积累较多的脂肪,集结成群开始迁徙。到达南方后,它们会储藏食物以御寒冬。理论宣讲亦是如此,如果理论研究不深不透,对着课本念、照着讲义讲,难免让人昏昏欲睡。反之,如果宣讲内容鲜活、接地气、有温度,能答疑解惑,必然令人甘之如饴。“峡江飞燕”当永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保持见见微知著的敏锐和未雨绸缪的主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厚积薄发领略其中的“大天地”,注重结合第二批主题教育,以及基层社科普及、宣讲培训、评课磨课等良机,不失时机地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宣讲水平,利用好“社科+体验”“送戏+送理论”、动漫解读微视频等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讲。
漫漫征途,燕子在能够突破重重困难抵达目的地,越冬过后又承载着浓浓的桑梓之情重返故乡。理论宣讲亦如此,内容来自人民群众,最终目的是服务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理论宣讲成效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峡江飞燕”须保持“日积月累、滴水穿石”的毅力,怀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结合宣讲内容做好调查研究,做到察民之所想、调民之所念、听民之所盼,切实当好社情民意的“联络员”。要把身子扑下去,双脚踏进泥土里,紧扣加快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优化基层治理教育体系,提升干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为“三治融合”筑牢思想基础。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春回大地的时候,燕子不辞辛苦,克服各种意外变故坚持衔草啄泥垒窝。理论宣讲不可能立竿见影、点石成金。唯有夯实基础、苦练本领,方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峡江飞燕”应保持“燕子垒窝”的信念和韧劲,慎终如始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到位,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比如,可立足宜昌实际,讲好身边人的故事,用具体事例、翔实数据讲好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甚至可以用顺口溜、三句半、薅草锣鼓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推动理论宣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老百姓的心里走。想方设法把沉闷的“大道理”、枯燥的“走过场”变成可爱活泼的“门前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
微光虽小,聚光成炬。期待“峡江飞燕”充分发挥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涵育传统文化、倡导弘扬时代新风等作用,砥砺斗志、奋发有为,在躬耕前行中勇担使命,跑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接力棒。
(作者:谭金山 宜昌市西陵区市场监管局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