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文艺评论 > 正文

这本书告诉你,新时代高校教育管理之道

时间:2024-04-30 浏览量: 作者:

图片


书名:新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实务
编著:《新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实务》编委会
主编:侯志军
出版: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9月
山河工作室编者按:高等教育管理历来受到高度重视,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国内外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学者不在少数,也有不少专著问世。新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如何进行,受到广泛的关注。阅读《新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实务》,可以从中得到启发。这里,摘编该书“前言”如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步入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使命更加神圣、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发展必须立足内涵式发展新要求,着眼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新期待,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全面开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征程。
深入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离不开纵深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体到治理实践,其根本在于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全方位改革和全过程优化。由于教育管理领域中各类宏观政策和高校实际运作中的微观问题纷繁复杂,高校管理者的实际处境和具体环境也千差万别、难以复现,因此,一直少有专门的论著对高校教育管理涉及到的跨学科、跨领域知识展开专门梳理,并将理论逻辑和实践知识紧密融合。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地位作用、类型结构、坐标格局都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实务的倾向的高等教育管理传统教材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编写新的高校教育管理实务型教材的需求日益迫切。
正是由于这些问题,本书自编制之初就注重兼顾当代教育、管理理论发展和高校教育实践发展,从整体上来分析研究高校教育管理实务,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视角下统筹内容。在开展深度的知识构建和实践总结基础上,本书旨在为高校管理人员、高等教育学相关研究生和有志于从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提供必要的高校教育管理理论准备和实践知识。在全书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把握了以下原则:
一是体现新时代背景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教材编写特别注意立足新时代、反映新形势、体现新发展,并努力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相关精神贯穿教材编写始终。
二是理论基础性和实践针对性原则。教材以理论为基础、以实务为导向。理论是实践之基,本书努力梳理高校教育管理各部分各版块的理论体系,注重体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性。同时,当代教育管理实践要求我们以问题为导向,教材编制中注意反映了教育管理的实际问题,努力保障学生能够对实际情景有更加深入的认知。
三是案例充分性和内容可读性原则。在实际管理环节中,管理者的处境及所面临的重难点,很难通过传统课堂讲授和专题理论分析说明。因此,每一章节我们都设置2-3个有代表性和参考价值的教育管理案例分析专栏,整体考量教材的内容可读性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且具体的学习情境。
四是贯穿“课程思政”与“教材思政”理念原则。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课程教材是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统筹考量“课程思政”与“教材思政”理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凝练遴选适合教材的思政元素,整体推进内容编写。
全书由十一个专题章节组成,全书框架设定、统稿修改和第一章内容撰写由侯志军完成,其余各章节的编写者分别是:储祖旺(第二章),刘彦博、孙博文(第三章),庞岚(第四章),张宏飞、林小艳(第五章),邬海峰、顾刚(第六章),罗林波(第七章),龙涛(第八章),徐四平、吴妍(第九章),吕国斌(第十章),甘义群、许峰(第十一章)。
在中国高等教育从大规模高速度扩张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转变的历史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在变革中不断发展、调整和超越。由衷希望本书能够对高校教育管理的教学和实践有所贡献,也希望能以此书来引起更多人对高校教育管理实际问题和实务需求的思考和关注。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