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文艺评论 > 正文

传统村落该如何保护和利用?4名研究生共读一本书

时间:2024-04-30 浏览量: 作者:

武汉书评编者按:近期,4名研究生共读《湖北大别山传统聚落活化利用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研究生们从不同角度,还撰写了读书心得。该书作者为武汉科技大学李丽媛副教授,多年来专注于传统聚落、景观规划等领域的理论研究。

图片



图片


守护与创新
林奕彤
在阅读《湖北大别山传统聚落活化利用研究》之后,我获得了对湖北大别山地区传统聚落深刻且全面的理解。本书不仅展现了该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且还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其科学艺术价值、环境生态价值以及社会经济价值,深化了我对这片土地的认识与感悟。
首先,书中对湖北大别山地区的历史文化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从历史名人、文学成就到红色资源,让我对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深度和文化底蕴肃然起敬。特别是英山县、罗田县、麻城市等地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值得我们今天珍视和传承的资源。大别山的红色资源,见证了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是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坚实基础,值得我们铭记。在探讨科学艺术价值方面,本书深入分析了传统聚落的规划布局、生态设计以及建筑艺术,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审美追求。这些传统聚落不仅为古代建筑和规划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此外,聚落的艺术价值作为地方文化和民间艺术的重要载体,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关于环境生态价值,书中让我对大别山区的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有了全面的了解。大别山区作为我国中东部的重要生态屏障,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同时,这些资源也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条件,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书中还深入讨论了传统聚落在社会经济方面的价值,展现了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新角色和新机遇。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保护,这些聚落不仅能成为传承文化、弘扬精神的重要场所,也能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力量。
最后,书中从精神情感的维度,对大别山精神和乡愁认同进行了深入探讨,让我对这片土地的情感价值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大别山精神不仅是革命历史的遗产,也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而乡愁认同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始终是我们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湖北大别山传统聚落活化利用研究》一书不仅让我从多维度全面认识了湖北大别山地区传统聚落的价值,也激发了我对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资源的深入思考。大别山地区的传统聚落是我们共同的财富,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是我们年轻一代重要的使命。


图片


守护乡愁,活化历史
邱泽林
作为一名研究生,深入研读了李丽媛老师的《湖北大别山传统聚落活化利用研究》这本书之后,我对如何守护我们的乡愁、活化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这本书不仅为我们深入理解大别山地区传统聚落面临的挑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还针对如何有效地活化利用这些聚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李老师对大别山传统聚落丰富历史文化价值的细致描述深深吸引。传统聚落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地区的文化记忆和民族的乡愁,不仅反映了先辈们的智慧和劳动成果,也是现代社会链接过去和未来的重要纽带。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这些传统聚落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包括环境污染、社会结构变迁、经济模式转型等,这些都对聚落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李老师的书中,对大别山地区传统聚落现状的深入分析,揭示了保护和活化利用这些聚落的紧迫性。尤其是书中提到的“空心村”现象和传统文化断裂问题,让我深感传统聚落的保护不能再延缓。李老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如通过旅游开发、文化传承活动、特色产业发展等方式来活化利用传统聚落,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同时也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
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多方参与的重要性。李老师提出,政府、社会、村民乃至外来投资者都应该在传统聚落的保护和活化过程中发挥作用。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和社会参与等多方面的努力,形成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格局,以确保传统聚落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李老师的研究不仅为我们指明了传统聚落保护和活化利用的方向,更重要的是提醒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对传统文化承担起保护和传承的责任。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我们不应该忘记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传统的保护。通过合理的活化利用,不仅可以使传统聚落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还能够为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之,李丽媛老师的这本书不仅加深了我的学术研究,也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保护的热情。作为研究生,我意识到除了学术研究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去,为保护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传统聚落通过有效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措施,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链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我们的乡愁和记忆在这些生动的文化景观中得以永存。


图片


探索与守护
史明珠
深入研读《湖北大别山传统聚落活化利用研究》这本著作后,我对大别山红色聚落的特征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通过对聚落的空间布局、建筑特征、装饰艺术、防御体系以及精神文化等方面的详细分析,为读者揭示了大别山聚落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建筑价值,加深了我们对中国传统聚落文化的理解。
书中首先对大别山聚落的空间布局进行了细致的探讨,揭示了其集约布局、组团布局和线性布局的独特特征。这些布局方式不仅展现了居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还反映了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对聚落形态的影响。聚落布局的独特性体现了宗族血缘关系和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展示了传统社会中宗族观念的重要性及其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贡献。
在探讨建筑特征时,作者通过对湖北大别山地区鄂东北传统建筑的详尽描述,揭示了其建筑风格的多样性和庄重精致的公共建筑特色,反映了传统建筑艺术的卓越技艺和深远意义。对建筑空间和尺度的精细分析,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居住环境的精心设计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书中对装饰艺术的深入分析,从建筑的门窗、屋脊到墙面梁架的装饰细节,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趣味。这些装饰艺术不仅美化了居住环境,也承载了居民的愿景和信念,体现了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深邃的精神世界。
在聚落防御体系的探讨中,作者揭示了如九房沟古寨堡等聚落复杂的防御策略,这些策略既包括物理防御措施,如石垒墙和碉楼,也涵盖了精神防御元素,如风水布局、宗族血缘关系和宗教信仰的维护。这种综合防御体系不仅确保了聚落的物理安全和社会稳定,也体现了居民对于安全、稳定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灾害、外来侵扰的智慧应对策略。
通过这本著作的学习,我深刻意识到传统聚落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与社会进步的宝贵资源。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是我们对过去的敬意,也是对未来的责任。该书不仅增长了我的学术知识,还激发了我对传统聚落保护和文化传承的深切兴趣,坚信我们应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加重视并推动传统聚落的活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图片


传统聚落的历史烙印与文化融合
徐美娜
在深入研读李丽媛老师撰写的《湖北大别山传统聚落活化利用研究》之后,第二章“湖北大别山红色聚落形成与发展因素分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章节从自然、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五个方面综合剖析了湖北大别山红色聚落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立体的视角,以深入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与文化。
自然因素在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自然因素中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水文因素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大别山地区的山地丘陵地形、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河流湖泊的分布特点,都对聚落的布局、建筑风格和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文中提到,由于地形的复杂性,聚落多呈现分散的分布形态,而建筑则依山而建,形成了独特的“点状”、“条状”、“团状”的建筑形态。
经济因素同样是影响聚落发展的重要维度。大别山地区的自然条件限制了其经济活动,主要依赖农林业,但某些地区通过特殊经济活动如贩卖林产品和茶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这不仅改变了聚落的经济结构,也影响了其空间布局和建筑风貌。社会因素,包括移民文化、宗族意识、风水观念和防御需求,对大别山红色聚落的特色塑造有着深刻的影响。移民带来的文化多样性和宗族的社会组织模式,风水观念在聚落选址和建筑设计中的体现,以及为防御需求而建的坚固建筑,共同构成了大别山红色聚落独特的文化景观。
技术因素在聚落的形态和规划上也起到了直接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技术和规划理念的进步,使得聚落能够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和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特别是在对抗自然灾害如炎热夏季和丰富降雨时,建筑的通风、隔热和排水设计显示了古人的智慧和技术进步。
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全面阅读和分析,我认识到湖北大别山红色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复杂过程。《湖北大别山传统聚落活化利用研究》不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更让我深刻感受到这些聚落作为历史的见证,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通过学习大别山地区红色聚落的发展经历,我们可以获得关于如何在今天的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中借鉴和应用这些经验的宝贵启示,指引我们如何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在新时代继续焕发光彩。


图片



图片


以上图片由李丽媛老师等在调研传统村落中拍摄
文章作者均系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
图片


本书作者李丽媛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