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安康,祝你一举高粽”“高考加油,不负粽望”……2024年端午节与高考不期而遇,给予高考学子特别的祝福与期待。一些地方针对中高考学子举办了紧密结合传统文化的端午庆典活动,让人耳目一新。如宜昌市三峡高中举办“百年难得一遇 夷定高‘粽’助力高考送祝福活动;咸宁高中开展“致青春 迎高考 向未来”活动,为1700多名高考学子送上“一举糕粽”“前程似锦”福袋,为高考壮行,为梦想出征。这不仅是时间的巧合,也是文化传承与个人成长的交汇,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水乳交融。
江流万里,绵延不绝;文脉悠远,古今相承。一举高“粽”等新式高考祝福是传统节日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创造出的新的文化现象,是现实空间中端午文化传播形式的创新之举,对推动端午文化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发布以来,全国各地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在湖北,端午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已成为常态。宜昌市西陵区绿萝路小学聚焦屈原精神内涵,深扎传统文化之根,创建“滋兰树蕙”德育品牌,构建屈原文化进校园特色课程体系;黄石市龚家巷小学教联体自主开发的校本教材《温润端午》,让孩子们在端午风物里品尝文化滋味。从端午节起源,到《橘颂》《天问》《九歌》等楚辞名篇,再到包粽子、挂艾草、挂菖蒲、做香囊、赛龙舟等传统习俗,让青少年们在多样体验中学习和传承端午文化,永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抓早抓小、久久为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有利于夯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为此,端午文化不能仅留存于书籍和课堂,应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种子。从2024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得知,无论是以艺术形式创新演绎“燃燎祭天、苞茅缩酒、乐舞迎神”等古楚祭祀仪式,或打造龙舟文旅IP“隆隆龙”、粽子动漫IP“侨小粽”,录制播放端午特别节目《家国端午》《奋楫家国——碧水长歌颂端阳2024》《端午奇妙游》,还是精心创排《九歌》《屈原》等音舞诗画节目,要让青少年以更加新颖、时尚的方式体验传统文化魅力,加深理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仁义礼智信的伦理道德、上下求索的钻研精神、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加强端午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也离不开优质师资的托举。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年)开始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培训被纳入“紧缺领域骨干教师示范培训”工作。建议通过开展专业培训、组织定向招聘等方式夯实端午文化教育传承师资力量。譬如,可挖掘社会资源,引入“他山之石”,吸纳“端午制艾”、龙舟制造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端午文化研究者等担任“兼职教师”;建议博物馆、展览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也应融入教学中,打造端午文化教育的“第二课堂”。以多方力量参与、优质师资引领,通过参观、体验等沉浸式教学体验端午文化,吸收传统文化精髓,让孩子们成为传统文化的学习者、见证者、讲述者。
漫步端午的历史长河,探究端午起源,感受端午习俗,挖掘端午思想内涵,领略楚韵风华,传承端午文化,必须寓教于“节”“文教”相融,使端午节既有民俗味道,又有时代气息;既要向上生长,更要向下扎根,让其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
(作者:李学敏 系湖北宜昌产投集团干部 编辑:宁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