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文艺评论 > 正文

【红笔时评】端午消费热气腾腾,文化传承历久弥新

时间:2024-06-12 浏览量: 作者:张全林

领略祖国山川大美中国、跟着端午文化尽享舌尖美味,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国内文旅、餐饮、零售等市场需求增长、人气旺盛,夏日消费活力涌动。蕴含着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民俗体验游受到游客格外欢迎。包粽子、赛龙舟、插艾草,这些传统的端午习俗被赋予新的意义和生命力,点燃了民众的消费热情。

特色活动丰富,消费场景多样。将传统民俗、民间艺术有机融入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戏剧场、电影院等文化空间,丰富文旅融合新场景。购物平台上,南瓜、荷花、元宝等小巧玲珑的各式香囊琳琅满目,由菖蒲、艾叶与其他花草搭配而成的新式花束令人眼亮。国潮盛行之下,端午节期间五彩绳、艾草、香包香囊等既保留传统元素,又融入现代审美,产品供销两旺,给人们带来新鲜感、文化味,持续激发出节日经济澎湃活力。

一枚粽子,也能打通乡村振兴之路。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的青塘粽子,是远近闻名的特色食品,强龙头、补链条、建集群、育生态,通过技术升级,扩大销售半径,成为持久性的特色产业。村民在粽子厂打工包粽子,月收入可达上万元。

无龙舟,不端午。龙舟竞渡已盛行2000多年,深具沸腾效应。各地龙舟不断推陈出新,“南舟北移”速度加快,并成功“划”向世界,成为日趋国际化的竞技运动。在日本长崎、横滨,常见龙舟竞渡盛况。在英国,这一赛事“圈粉”无数。今年的端午前,荷兰侨界举办龙舟节;德国举办首届法兰克福国际龙舟友谊赛。端午节赛龙舟向世界展示独特魅力,彰显当代中国的文明追求与精神风貌。在龙舟竞渡背后,是一条长长的产业链,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我国现有与龙舟相关的企业970余家。

传统文化传承与文旅产品创新,成为拉动消费新“引擎”。大批游客选择本地休闲或近程旅游,城郊亲水、采摘、农事体验、露营等项目受到青睐,文化场馆、商业街区成为游客的主要游憩空间。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因地制宜举办非遗体验、民俗市集等端午主题特色活动,持续激发消费活力。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1.1亿人次,同比增长6.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03.5亿元,同比增长8.1%。

“非遗+”成为人们旅游热门选项。同程旅行数据显示,非遗民俗游、龙舟观赛等是端午假期最热门的出游主题。飞猪有关负责人介绍,泉州簪花旅拍、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小团游等,深受消费者欢迎。携程平台端午假期入境订单同比增长115%,海外游客热衷体验中华传统民俗文化。非遗是人们生活和劳动的智慧结晶,伴随着时代变迁焕发新生。国风、国潮与传统节日结合,已成为新的消费抓点。非遗民俗、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文化生活,为人们提供更多心灵滋养与精神力量,也为假日经济创造了新的增长空间。

传统节日历久弥新,得益于不断自我更新。坚持守正创新,就能开辟新空间。香包、手绳、艾草装饰品走俏,新中式服装成为新潮,非遗表演精彩纷呈,文博馆文化IP“上新”等等,是热爱并注重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结果,张扬了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自信力。找到传统和现代的交集,不断打造承载文化内涵的时代载体,传统文化就能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红笔:张全林   编辑:宁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