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视域中的江豚故事
——评电视纪录片《留住长江的微笑》
作者:杨宏斌
六集电视纪录片《留住长江的微笑》(以下简称《微笑》),以长江流域生物链顶端的具有地理标志的江豚为主线,以案例、实证、口述史等方式,生动讲述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给长江以及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性带来的可喜变化。“江豚的微笑”为中国之治、环保之治、绿色发展和生态发展提供了一则世界性的样板。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说,“人不是存在者的中心,人不是存在者的主宰,人是存在者的看护者”。从自然科学维度看,人类改造自然是为了让自然更好地造福人类。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应该遵循自然主义原则,以更加科学理性的方式、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敬天畏地的心态对待自然,做到顺应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同向同行,在追求自然良序发展的同时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但面对全球现代化、智能化、数智化等工业技术不断迭代,以及资本高歌猛进的态势,要破除“人类中心论”的思想,避免自然异化给人类带来巨大悲剧,人类就必须构建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既是文明之治、科学之治,也是自然之治、生态之治。纪录片《微笑》以小切口、大视界的东方情怀,为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战略国策点题。
纪录片《微笑》从自然主义出发,从三个维度进行阐释:一是对自然的长江进行再认识、再定义,包括加快推进长江大保护,促进长江母亲河恢复生机活力,丰富繁荣长江文化,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二是对生态的长江进行再认识、再发展,强调长江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三是对生物多样性的长江进行再认识、再保护,从站在世界性维度来看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启示,尤其是江豚等濒危动物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长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微笑》的三个维度见证了中国式视域下的自然辩证法和科学发展观,对于长江大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家园的大宇宙观、大生命观和大自然观具有划时代意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纪录片《微笑》摄制组历时三年,跋涉千里,跨越鄂、湘、川、渝、赣、皖、浙、苏、沪、冀、京等10多个省市,以行进式纪录江豚的方式,留下了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发生的转折性变化,展现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这种采集面广、思辨度高、问题性强、覆盖面大的访谈性文献纪录片,一个显性的特点是集政策性、科普性、文化性和故事性为一体,雅俗共赏,老少咸宜,耐看性强。
纪录片《微笑》以“豚跃长江”“护豚往事”“万里巡护”“十年禁渔”“中国经验”“任重道远”等六个专题分别展开,以“十年禁渔”“化工围江”“繁育保种”“迁地保护”“退养退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一江碧水、留住江豚微笑”等关键词和“金句”,通过历史和现实的维度,以敏锐的思想发现、扎实的田野精神、生动的影像语言和朴素的口述情怀,翔实回顾了江豚作为“长江微笑女神”的前生今世,讲述了江豚不堪生态之劣和人类之贪造成的生命之殇,讴歌了科学家、专业人员和志愿者们保豚护豚、育豚爱豚的感人故事,揭示了在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实施江豚等濒危物种拯救工程、栖息地保护建设等举措,促进江豚等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中国奇迹”。
可以说,江豚之幸既是长江之幸,也是时代之幸,更是人类之幸。江豚作为长江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能够响应长江大保护,并检验这一行动所带来的成功,于人类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命题。而江豚的保护成功,为世界提出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既具有时代性的标本意义,也具有世界性的价值意义。
纪录片《微笑》的温情叙事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如志愿者十年如一日关注江豚、舍生忘死营救江豚、成立跑团宣传爱护江豚,以及渔民从“捕鱼者”转变为“护鱼者”的生动故事,看到了民间力量的坚定态度和坚实行动。他们用实际行动生动践行了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谱写了一曲绿色长江、文明长江、和谐长江的赞歌。
长江文化的构建与传播也在《微笑》中得以彰显。如音乐家冯凌燕创作并歌唱《初见你的微笑》,生态摄影家杨河、余会功等以影留豚,民间艺人的剪纸、篆刻、刺绣,创作江豚诗歌和民谣等文学作品,还有成立创新工作室直播等,宣传“保护一江碧水、留住江豚微笑”,真正做到了以艺润心铸魂,让爱豚护豚理念深入人心,内化为自觉行为,涵养生态文明新风尚。我们也通过《微笑》见证了广大科研工作者以科学严谨的态度,针对不同物种的濒危程度和致危因素进一步完善保护措施,落实江豚等珍稀濒危水生生物拯救行动计划,实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繁育保种和科学规范开展增殖放流等,让长江江豚等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实现历史性的“止跌回升”。
人类正行走在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升级的途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我们要立足于中华文明及国家战略的视野来审视长江文化和生态文明,从整体上构建“长江大保护、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只有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铸牢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不断提高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水平,方能实现人与长江良性循环和永续发展。
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家园成为现实,每一个生命都将因此受益。正如纪录片《留住长江的微笑》这一标题,“留住”既是动词,也是“期待”,更是“理念”。愿子子孙孙世代可见“江豚駊騀高见脊”“江豚时出戏,惊波忽荡漾”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