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聚焦>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聚焦 > 正文

山栀子:最饱满的成长是从专业成长走向生命成长

时间:2022-09-08 浏览量: 作者:山栀子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有一批新教师加入我们这个大团队。因为你们,我们的年龄又更新了,更年轻了。新教师的“新”,不只是一种初登讲台的新标签,也是职业和事业的新起点,还是新时代的新形象,更是一种紧跟时代面向未来的新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讲,包括即将退休的老同志,也是时代的一名“新教师”。“新教师”,除了与生俱来的鲜明个性、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还要有仰望星空的理想主义,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更要有悲天悯人的特殊情怀。新教师的身上,观念新、思维新、气质新、方法新,日日新。

怎样成为一名不负选择、不负时代的“新教师”?给老师们提出六点建议。

厘清“四大观念”。即职业观、学校观、学生观和名利观。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学校、学生和个人名利,直接决定着我们工作的状态。是为一份存在感的职业,还是为一份成就感的事业?这是一个根本的命题。答案理应是后者,不是为了刷存在感,而是为了一种幸福和意义。学校观直接影响着个人和学校的关系,也影响着教师个人的“格局”。我们要有“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一份朴素的荣辱观。新教师,首先是对学校文化的适应和认同。这也就是学校送给每一名新教师的第一个读本《上善若水,清风高节——学校文化解读》的意义所在;今天我们一起共读这本书中的“核心理念”和“教师精神”部分,就是要认识学校、熟悉我们倡导和共同奉行的教师观。从现在起,这个文化环境将成为一名新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和底色。学生观决定着我们教育的立场和姿态。有了内心深处的“爱和同情”,才有教育的“看见和成全”。一名真正优雅的教师,一定有发现学生之美的“慧眼”。

还要有积极健康的名利观。教师之“名”,是名誉、名师之名,不是沽名钓誉之名。新教师从入职开始,就要树立“名师意识”,有追求,有目标。我们要有自己的教育主张、资源空间和一技之长,要成长、成熟、成名、成家,最大努力放大自己的价值,活出人生的意义。

处理“三种关系”。即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包容性极强,这是作为一所百年老校的特质。在实小,没有像有些学校的激烈“内卷”。而且,近几年,我们一直倡导走出“丛林”竞争,营造“森林”生态,群山林立,各得其所;山山相连,彼此依靠;相互成全,成事成人。新教师要主动躬身入局,主动融入团队,在合作中主动承担,包容老师们各自的情绪表达和个性差异。同时,守护自身宝贵的正能量,不被身边的负能量所干扰。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一定要切忌急躁、简单、粗暴。激动时,多几次“深呼吸”。无奈时,常想想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坏情绪是“魔鬼”。否则,师德的底线就会失守。

家校关系不可轻视。新教师一定要学会把家长当朋友,和家长多交心,建设牢固的“朋友圈”。特别是要学会借助家长的资源和力量,开发和建设“班级课程”。和家长对立,或无法和家长对话,是教育的最大失败。

调和“三大冲突”。即教学与非教学的冲突、家庭与工作的的冲突、梦想与现实的冲突。忙碌,基本是教师的工作常态,因此,一定会有很多矛盾和冲突。有的时候,非教学的工作甚至会超越教学主业,尤其是班主任。但是,又必须完成,非常重要,如防疫、防溺水等。如果这些非教学事项你不重视,消极应付就易出事,底线就会失守,正常的教学就会被打乱。教育同样符合这样一种哲学理念:安全是1,其他是0,只有1作保证,0才有意义。在所有纷繁复杂琐碎的事务中,一定有我们最重要的东西。朱永新先生说,“重要的事情总是有时间的”,不重要的事总会有借口。我们要学会建立工作清单、时间表,设置“优先级”管理模式。家庭与工作冲突难免,但不是不可以调和。教育好学生不能以怠慢自己的孩子和家人为代价。所以,尽量不要把工作带回家庭,形成在学校完成工作的习惯。重要的工作上,也要争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我们既要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又要引导家长共同遵守沟通规则。如超过晚上九点,非特殊不联系不打扰。

当我们满怀热情一头扎进讲台,却发现现实不像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教育并不简单。这是很多新教师初为人师的共鸣。任何一种职业和事业,都会充满挑战和考验,挫败感是正常的。诗人泰戈尔说,我们看错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所以,走上讲台后,就要对困境有清醒的预见。我们要有“未来如一场倾盆大雨,在我们来不及撑开伞时就扑面而来”的心态,直面困难,迎接挑战。只有经历挫败后的成熟,才是饱满的人生。听从内心,无问西东,不是一只耳聋的青蛙,就做一只犟龟,日夜不停地赶路。坚信,只要上路,就总会遇到隆重的庆典。

聚焦“三个专业”。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很多人习惯了寻找捷径,其实,最难走的路就是捷径。坚持学习和反思,就是新教师专业成长最好的捷径。学习方式很多,读书最为重要。新教师要学会穿越繁忙走进深阅读。新教育倡导,“读了再说、读到才好、读破为本”,这种阅读观值得我们践行。我给大家推荐几本我和几个老师正在共读的书《致教师》《未来教师》《重读陶行知》《让教育回归人性》。如果说阅读是教师的成长“营养餐”,反思就是教师成长的“健身房”。专业写作,从记录日常所读所见所感所思开始,就跟酿酒一样,愈久弥香。会写,是一名教师超越一般的“魅力”。

减少没有意义的社交,多一些学科组内和校外的专业交往。实小的教学研究氛围很浓,这是新教师成长的肥沃土壤。尤其是,对课堂教学的精益求精成为这个团队里教师的共同气质。当前,老师们要拜好“三个师父”,即生命原型、教学之师和人生之师。正所谓,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当我们对专业有了专注的态度,何愁专业上的成长?

把握“三种课功”。即备课,磨课,评课。“充分备课,极简上课。”大家要牢记这一教学观。二年级组莫旭佳老师曾有一次对我说,备课是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事情。在这里,我推荐老师们去看一看小莫老师的备课本和教材,密密麻麻的批注,足见其备课的功夫。只有备得充分,才能上得简单,才能多一些生成的精彩。

磨课,是一种细功慢活。我们提倡的“一课三磨”,先磨有效架构,再磨效果生成,三磨细节重点。反复打磨,让家常课更实在、更精彩,要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评课,往往不被重视,却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工作。其实,评课也是备课,是反馈式诊断。基于课堂,对照课标,验证理念,品味细节,研有角度。会上课的教师,不一定会评课;会评课的教师,上课功夫却会在一次次评课中得到提升。

炼好“三种技能”。即粉笔字、新技术(PPT,新媒体,小程序)、脱口秀。这教育的“新三艺”,大家都懂得其用途。教育是语言和沟通的艺术,有了它们,我们就有了专业上精进的根基。

坐想都是问题,起行才有答案。坚持就有收获,行动创造奇迹。最饱满的成长,是从专业成长走向生命成长。今天,我们给了新教师一片丰沃的土地,期待每一粒饱满舒展的“稻米”。

(本文系作者在庆祝第38个教师节新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