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决策杂志近日报道:6月14日,河南南阳市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和公众发布了《南阳市领导干部自荐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干部可以向单位党组织负责同志自荐,可以向市委组织部自荐,也可以直接向市委主要领导自荐。
根据这个办法,干部需采取书面形式自荐,由本人填写自荐表,也可附自己的工作图像、视频等展示工作实绩的相关材料。不需考虑市管岗位是否空缺,可根据自身优势和特长,只要自认为能够胜任且可以创全省、全国一流业绩的,都可以大胆自荐。同时,对不安心工作,四处托人情、打招呼等非组织行为的干部,要记录在案,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提醒诫勉、组织处理、党政纪处分。
之所以出台这个制度,当地主要出于几方面的考虑:一是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二是拓展发现了解干部的途径;三是进一步畅通干部反映诉求的主渠道;四是进一步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
历史上早就有“毛遂自荐”的故事。秦兵攻打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门客毛遂自动请求跟从,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后来在与楚王的谈判中,毛遂按剑上阶、挺身而出、陈述利害,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可以说,毛遂发挥了重要作用,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
在众多的门客中,起初平原君并没有发现毛遂,也不知道他有多大才能。但是毛遂敢于自荐,一方面是有真才能;一方面是有真自信;还有一方面是敢担当。与此同时,平原君也有一定识人之能,否则也不敢收下自荐之才,并给了他展示才能的机会与平台。
时下,南阳市委敢于让干部自荐当官,确属大胆创举,是颇有创意的尝试。碧翰烽以为,此项制度之举传递了几个方面的信号,值得期待:
首先,好干部是一个地方最重要也是较为稀缺的资源,能否发现使用一大批好干部。路线方针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为什么同样一项工作、同样一项举措、同样一项要求?在不同的地方或单位,往往就会出现不一样的效果。这其中固然有一些客观方面的因素,但有一点重要的主观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干部之间的差别,比如政治态度、工作能力、格局视野等等方面的差别,绝对是存在的。
尤其是当下面临许多矛盾、问题和困难,改革、发展、稳定都面临十分繁重的任务,迫切需要一大批好干部来解决、来应对。古人常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如何从现有固有的选人用人路径当中走出新的路子,真正发现使用一大批好干部,鼓励广大干部自荐不失为一条好的路径。
其次,自荐是一个展示实绩和能力的平台,能否形成鲜明的用人导向。根据当地办法来看,自荐表要晒出自己的工作实绩,还要有争创全国全省一流业绩的自信。也就是说,自荐上来的干部,要能干事、会干事、想干事,而绝不只是占个位子。
由此,碧翰烽以为,如果要使用这批自荐干部,不妨在使用时公示他们的实绩,一方面接受社会的监督,另一方面也防止某些弄虚作假的自荐。
最后,鼓励大胆自荐成为制度,能否改变一些跑官要官的潜规则?在现实当中,一些干事创业的老实人,往往都不会去跑官要官,甚至可能都不会给领导或组织提出要求,能不能有晋升,能不能有提拔,完全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现在如果有了自荐的机会,一方面会不会给老实人开辟一条正大光明的通道?另一方面能不能遏制那些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现象?
总之,自荐是一次有益尝试,最终的效果如何,还得要看能够选出怎样的干部?还得要看是否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还得要看地方发展水平和人民的评判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