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聚焦>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聚焦 > 正文

巴渝论坛 | 为办进村里的党校叫好

时间:2022-05-10 浏览量: 作者:朱芸锋

日前,重庆巫山县委党校下庄校区,在“敢向绝壁要‘天路’”的下庄村正式成立。

“挑水要到井边”。作为我市首个在村里设立的区县级党校分校区,巫山县委党校下庄校区的最大“看点”,或在于能够让学员前往下庄精神发源地,以更近的距离、更直接的方式,了解和触摸“不等不靠,幸福要自己造”的下庄精神。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始终站在村民角度看问题,带领村民埋头苦干脱贫致富。在下庄村设立党校分校区,就是希望理论联系实践,大力提倡当代“愚公”扎根基层、为民办事的务实作风。

从汗流浃背、肩挑背磨凿通出村的公路,到挨家挨户动员发展柑橘等生态产业,再到村里办起民宿、党校分校区……发生在下庄村的种种变化,是真实生动的党课“课件”;而下庄村,就是可以提供真正沉浸式教学的“大教室”。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的理论教育,必须始终与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将党校教学延伸进村社,可以更加原汁原味地倾听农民的心声;基层工作中需要解决什么难题,就向接受培训的干部讲授什么案例和方法。原本通常设立在城区里的党校,决不会因为办进了村里而“掉格”;相反,增添了浓厚“泥土味”的党校教学,却带来一股清新风气、让人倍感亲切。

下基层、到农村,是党员干部走好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将课堂搬进村里、在田间地头开展教学,是党校作为理论研究主阵地、干部培训主渠道,扎根基层的应有之义。深入乡村教学,就是要让受教育的党员干部把村民真正放在心上,不能仅停留于纸上谈兵动动嘴皮“出点子”,也不能满足于到基层走马观花搞个座谈“做样子”,而是要真正的一头扎进农村,面对面体会村民的喜怒哀乐,甚至手把手帮助村民发展产业,让农民的腰包实打实地鼓起来,让农民发自内心的笑容多起来。

眼下,正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时期,新时代召唤更多毛相林这样具有强烈使命担当、始终保持旺盛奉献热情的党员干部,带领群众继续打拼奋斗。巫山县委党校将校区办进了当代“愚公”精神的发源地下庄村,是一步好棋,其他地方的党校或培训机构,也可以参照此举,到基层举办现场教学或主体班。

党校办进了村里,好处多多,显而易见。让学员进一步将党的理论与基层实际工作进行有机结合,走进课堂讲实话、道实情,走出教室办实事、出实绩。村民群众既是党员干部教学案例的亲历者,又是干部课堂的讲述者;“党校进村”主动贴近基层群众,让理论实践教学的泥土气息来得真切,也让乡村振兴的受益者不断增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让乡村振兴的共建者不断增加参与感、现场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