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学校首页
首页
关于红笔
红笔简介
红笔荣誉
有关评论
队伍风采
原创评论
教育评论
文艺评论
文明观察
快评汉师
暖评十堰
网评湖北
雏凤清声
专栏作者
胡文江
冉彪
季侯风
乔志峰
敬语
虎尘
郭萍
虹野
石默无声
杨宏斌
零距离
杜剑彬
毛晶玥
云天回响
王思源
程振伟
张玲
胡锡清
黄林
叶艳芳
王君
苗纯娇
徐圣娥
其他
网媒关注
权威评论
观点聚焦
视频访谈
网评资讯
评论教程
X
关于红笔
>
红笔简介
红笔荣誉
有关评论
队伍风采
原创评论
>
教育评论
文艺评论
文明观察
快评汉师
暖评十堰
网评湖北
雏凤清声
专栏作者
>
胡文江
冉彪
季侯风
乔志峰
敬语
虎尘
郭萍
虹野
石默无声
杨宏斌
零距离
杜剑彬
毛晶玥
云天回响
王思源
程振伟
张玲
胡锡清
黄林
叶艳芳
王君
苗纯娇
徐圣娥
其他
网媒关注
权威评论
观点聚焦
视频访谈
网评资讯
评论教程
观点聚焦
>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聚焦
>
正文
郑渝川:院系忽拆忽合,中大的改革逻辑着实难懂
时间:2015-12-12
浏览量:
作者:
今年内,中山大学频繁调整院系,一些院系在成立不足半年后就被撤销,被撤销院系毫无征兆又被恢复,还有院系更名、整合,共涉及近二十院系。此事在该校师生与社会舆论中不断发酵。中大校方为此在12月9、10日在四个校区举行了座谈会,校领导到场答疑解惑。校方的解释是,中大正在向着国内一流大学迈进,存在顶尖学科不多、学科分布不合理、师生比过低等问题。校方称,部分院系拆了又合、合了又拆,都经过了审慎严格的决策程序,并非一时一人所决定。(12月11日澎湃新闻网)
中山大学作为国内知名高校特别是华南地区的一流名校,院系设置与调整这样的大动作,自然会引起师生、校友及广大公众关注。一所大学调整院系不奇怪,大幅度的进行改革调整,某种程度上也会被认为是大刀阔斧改革、锐意进取的体现——当然,如果院系调整或是专业调整本身,只是名称发生改变,通常会被认为是热衷“赶时髦”。
总的来说,大学调整院系,其实不容易引起太大争议,中山大学此番引发的一系列波澜,主要是因为院系调整让人看不懂,先是陆续上马撤并、新建、更名一大批院系,然后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又走了“回头路”。
中山大学校方在该校组织的、旨在安抚师生的座谈会上给出的解释,以及接受媒体采访时作出的解答,主要是强调院系调整的必要性,又表示无论是最先的院系撤并和新建、更名,还是后来的院系恢复、取消、二次更名,程序上都做到了严格认真,这都让人难以理解。
中山大学师生、校友,以及关注此事的网友,其实没人否认院系调整的必要性,以及校方行使教学管理权实施改革的合法性——人们感到疑惑的问题是,第一,校方前后启动的院系调整,让师生感到十分突兀,出现了“被通知”的困惑,师生普遍感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没有得到尊重。校方为此提供的解释性意见却是,决策程序规范、学生毕业证上不写明院系不影响学生利益,显然是在回避焦点,堪称“鸡同鸭讲”。
第二,频繁启动的院系调整,在很短时间内拆了又合、合了又拆,即便符合决策程序,却必然造成很高的整合、拆分、建设、取消成本。仓促改革的成本,难道真的不能避免?难道中大官方就真的做不到,以相对稳妥的方式启动改革,先行进行个别院系的改革试点,待试点经验成熟后推广扩散,而必须要整体启动改革,等到改革进行不下去又通篇性的推倒重来?
第三,中大2015年的院系调整方式,在国内外高校改革历程中极其罕见。并且,很多高校在院系、专业调整等改革受挫,需要另行启动改革路径时,会承认之前的改革在思路或方法等方面存在错误。人哪里有不会出错、犯错的呢?改革探索难免会遇到决策考虑不周,形势与问题评估有悖于实际的情况,从而需要改弦易辙。
但在中大官方的解答中,却看不到对于院系调整改革本身的任何反思,最先的院系撤并和新建、更名没问题,后来的院系恢复、取消、二次更名也还是没问题——没问题的改革为什么过了几个月,就出现了问题,需要第二轮改革?是形势发展太快,还是中山大学年初设立的一些院系经过几个月,已经很好的完成了改革使命,需要进化到改革的2.0版?
高校网评
华科时评
邱实时评
狮山时评
龙新传媒
求是评论
重点网评
人民观点
新华网评
复兴网评
求是网评
中青网评
教育时评
文明网评
中工评论
商网评论
网易评论
搜狐评论
新浪评论
腾讯评论
凤凰评论
地方网评
千龙评论
新京报评
东方评论
红辣椒评
东湖评论
飞天评论
天府评论
楚风评论
秦楚网评
文明十堰
十堰广电评论
校内链接
汉江师院主页
电子校报
广播台
校园图集
校园网视
知行之星
摄影大赛
汉江师范学院 "红笔"网友俱乐部
Copyright © 2015 党委宣传部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