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双11”,电商想方设法利用“五折”“秒杀”等字眼吸人眼球,这是一种营销策略与手段,以此招揽消费者。利用“双11”这一“金字招牌”来扩大商品销售量,从中牟取更多利润也无可厚非。然而,借着“金字招牌”之名,以打折为诱饵,行忽悠之实,这既不道德,也违背了公平买卖、合理竞争的交易原则。今年的“双11”虽已结束,但还有明年后年的“双11”,还有接踵而至的“双12”。“双11”打折水分已经渗入消费者心田,无法挽回已成事实。笔者认为,眼看“双12”到了,莫让“双11”水分淋湿“双12”。
其实,想重拾消费者对电商的信任,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之所以这么说,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说它难,难就难在电商的态度和悔改诚意。一是电商是否愿意承认忽悠消费者这一事实,并从中汲取教训,自律自警,下不为例。二是是否痛改前非,洗心革面,以崭新姿态真诚对待消费者,从而兑现承诺。说它不难,是因为消费者跟电商相比,属于弱势方,只要电商本着诚信经营,恪守促销宣传时的承诺,真正让利于消费者,不重蹈“先涨后降大忽悠”之覆辙,消费者对你的信任自然就会回来。
“ 顾客就是上帝”,作为一种营销理念,还要追溯到19世纪中后期。这条传承了100多年、家喻户晓的口头禅已经深入人心,诠释着顾客对于商家的重要性,以及顾客在商品交易过程中的地位。顾客也是企业产品销售的市场,更是电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衣食父母”。21世纪,“互联网+”时代,市场经济促使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电商应运而生。而电商因消费者存在而生存,离开了消费者,电商是什么?顶多是光杆司令。这样的司令,还能生存多久?因此,电商应该谨记“莫道顾客可欺”。把顾客当上帝,才是电商生存之道。
信守承诺,是电商应有之义,也是必然要求。只有用诚信架起交易桥梁,用实际行动回报消费者,才是避免“双11”打折水分淋湿“双12”的最好体现。否则砸了“金字招牌”,伤了消费者的心,更毁了千金难买的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