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学校首页
首页
关于红笔
红笔简介
红笔荣誉
有关评论
队伍风采
原创评论
教育评论
文艺评论
文明观察
快评汉师
暖评十堰
网评湖北
雏凤清声
专栏作者
胡文江
冉彪
季侯风
乔志峰
敬语
虎尘
郭萍
虹野
石默无声
杨宏斌
零距离
杜剑彬
毛晶玥
云天回响
王思源
程振伟
张玲
胡锡清
黄林
叶艳芳
王君
苗纯娇
徐圣娥
其他
网媒关注
权威评论
观点聚焦
视频访谈
网评资讯
评论教程
X
关于红笔
>
红笔简介
红笔荣誉
有关评论
队伍风采
原创评论
>
教育评论
文艺评论
文明观察
快评汉师
暖评十堰
网评湖北
雏凤清声
专栏作者
>
胡文江
冉彪
季侯风
乔志峰
敬语
虎尘
郭萍
虹野
石默无声
杨宏斌
零距离
杜剑彬
毛晶玥
云天回响
王思源
程振伟
张玲
胡锡清
黄林
叶艳芳
王君
苗纯娇
徐圣娥
其他
网媒关注
权威评论
观点聚焦
视频访谈
网评资讯
评论教程
观点聚焦
>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聚焦
>
正文
邓海建:学术失信是高校诚信危机之本
时间:2015-11-20
浏览量:
作者:
近日,教育部官方微信“微言教育”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修订对照表,并就此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以及部属高校征求意见。在拟修订的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首次将诚信教育写入管理规定,对失信学生可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学籍等处分。(11月19日《京华时报》)
“学生失信,开除伺候。”这样的罚单,其实并不算新鲜。在国内不少高校,比如期末考试作弊,基本上早就是开除学籍处理了。可见,“将诚信教育写入管理规定”,不过是将严肃的“家规”升格为刚性的“国法”。
严格意义上说,学生失信,尤其是在学业与学术上失信,罚单向来下手都挺狠。法理而言,比如刑法修正案(九)中,新增涉及考试工作的条款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样的失信行为,有法律利剑高悬着。
具体到学生的学术诚信上来,不久前,因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涉嫌抄袭,自己的博士学位被母校撤销,学生于某将北京大学诉至法院,要求判令撤销《关于撤销于某博士学位的决定》并恢复自己博士学位证书的法律效力。抛开是非之争不说,学生诚信一旦染上瑕疵,校方的惩戒手段并不少,出手从来可谓“雷霆”。当然,这也算得上是国际惯例。比如美国留学生综合教育机构厚仁教育在波士顿发布《2015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简称白皮书),首次专门就遭开除的学生群体做出分析。数据显示,8成学生因学术表现差或学术操守问题被开除。
高校诚信建设,从人数上说,学生当然是主体,但从影响和症结来看,“身正为范”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才是问题的关键。当然,针对近年来暴露出的高校教师师德问题,教育部早在2009年就曾下发《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2014年,首次划出对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禁行“红线”,以“红七条”约束师德、订规立矩。不过,在不少高校,对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等,处理起来往往“师生有别”。对学生,苛刻威严,对教师,失之绵柔。局限于道德谴责或自查自纠,似乎成为处理教师学术不端的常态。再不济,挪个位置了事。
对于象牙塔中的高校师生来说,学术失信是高校诚信危机之本;而对于纾解诚信危机的路径来看,摒弃差别待遇而力求“师生同责”,这应该是并驾齐驱的制度之路。失信学生固然要惩戒,失信校长及老师如何自处,总不能仰仗不靠谱的慎独指数。
高校网评
华科时评
邱实时评
狮山时评
龙新传媒
求是评论
重点网评
人民观点
新华网评
复兴网评
求是网评
中青网评
教育时评
文明网评
中工评论
商网评论
网易评论
搜狐评论
新浪评论
腾讯评论
凤凰评论
地方网评
千龙评论
新京报评
东方评论
红辣椒评
东湖评论
飞天评论
天府评论
楚风评论
秦楚网评
文明十堰
十堰广电评论
校内链接
汉江师院主页
电子校报
广播台
校园图集
校园网视
知行之星
摄影大赛
汉江师范学院 "红笔"网友俱乐部
Copyright © 2015 党委宣传部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