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先送到国外期刊发表,这已经成为高校教师从事科研的“行规”。据媒体最近报道,大量优质稿件外流,导致我国学术期刊在整体上缺乏国际竞争力。其实,危险还不仅于此。更要命的问题是,我们现在是把科技评价“授柄于人”,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我国高校科研跟着国外指挥棒转,“任人宰割”的局面。
中国目前已是论文生产大国,但无论是从发表于国际期刊的“论文数量”,还是捆绑高校教师工资的“论文工分制”,无不体现出我国对学术科技评价的无能和肤浅。比如,现在很多大学都有规定:在国外重要期刊没有论文发表或没有专著的教师不能评教授。这看似是十分严格的条款,实际上漏洞很多。且不说这两项要求都可以通过造假或不正当关系实现,单就其不强调内容水平如何,就足以体现出评价的简单化和对科研学术的浮躁。这种科技论文“惟国外发表”的评价模式,看似先进,实则永远地将我国的科学研究放在了“国外科研”的后头。
不妨试问一句,为什么美国在最先进的科学领域对我们“保密”?为什么美国要封锁那些事关国力、国防的最新技术?而我们呢,越是“高、精、尖”的新成果,越要先送到美国去发表。这样下去,我们还能够走到美国人的前面去吗?
对科研的评价过于简单,对教学的评价也过于简单,不得不说,我国的科教前沿正被“简单”的形而上学包围着。这样的科研评价体系使发达国家“坐收渔利”——凭借他们手中的有影响力的期刊,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我国的多数高端科研成果收入囊中。我们在他那里发表文章要交钱,当我们国人阅读那些文章的时候还要再花钱,著作权还在我们的手中吗?更重要的是,现存的科研评价体系,让我们对美国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也许这种科研评价体系的设计本意,是让我们尽快学习“国际先进”,与国际接轨。确实,改革开放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我们受益匪浅,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需要学习先进的国家来说是重要的事情。然而中国不能够永远落后下去,在国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国力较以往大大增强的同时,力争尽快站到世界前列,已经成为几代中国人的理想,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国家民族的努力,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所以在强调“向世界先进科研水平看齐”的同时,不应忘记“超越”,不超越就永远不会和先进国家“看齐”。
为此,我们要重视学习,但在学习中不要忘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只靠学习别人的东西,成不了“领军人物”。在学习中不断创新,要走在世界科学的最前列,必须要有“独到”的科学技术。而独到的科学技术运用,必然要经过一定时期的“保密”。“独到”的科学技术能否在一定时期内对国外保密,能否在我们自己国家的范围内,建立起一套完备、有效、高水平的科技学术评价体系,是我们能否成为世界科技前列国家的关键所在。
我并不一概反对国外的评价方式,在我们一无所知的时候,或在一知半解的时候,国外的评价是一种重要的形式。但这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时至今日,我们有了一定的科研实力,适时地扭转重点和中心,建立一套适合国家发展的科技评价体系,就是一项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