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自古以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便深植于华夏儿女的心中,时刻提醒着我们:生态兴,则文明之树常青;生态衰,则文明之花凋零。这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生态文明智慧的传承,更是对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精准把握。只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确保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才能确保我们的家园永远绿水青山、生机勃勃,才能确保人类文明在生态的滋养下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始终紧密相连,互为依存,共荣共生。回望历史长河,生态与文明的关系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讲述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从远古时期的渔猎采集,到农耕文明的兴起,再到工业革命的浪潮,每一次文明的飞跃都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然而,当人类活动超出自然承载能力时,生态危机便如影随形。从玛雅文明的衰落,到楼兰古国的消亡,无数的案例都在警示着我们,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二者息息相关,命运与共。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生态文明建设逐渐成为全球共识。绿色发展,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它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再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庄严承诺,中国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涌现出以生态保护促进城市发展的生动实践。宜昌市,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率先打响了长江大保护的战役,启动了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行动,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如沿江岸线复绿、湿地保护与恢复等,短短几年时间便实现了从“化工围江”到“绿意盎然”;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实施,确保了北方地区的用水安全,也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持续推进,让美丽乡村成为人民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这些实践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也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展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生命力。
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列中来。从环保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到绿色出行的广泛推广;从垃圾分类的深入实施,到低碳生活的积极倡导。每一个小小的行动都汇聚成强大的正能量,推动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这种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中国,必将如期而至。让我们携手并进,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成(远安县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