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力量,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可或缺的内在要求和动力源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创新、赋能发展,激发和增强改革活力,推动形成面向未来的创新型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参与改革的方式,就是聚焦新的改革问题、新的时代问题,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发展。
思想创新,凝聚人民“向心力”。在奋力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加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担负起思想变革、培根铸魂的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湖北省作为科教大省、人才大省,建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作队伍,既有优势,更责无旁贷。挣脱人才束缚,要有“破”有“立”。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认定方式,为人才松绑,对专业能力强、确有真才实学、作出重要贡献的青年专业人才,畅通快速晋升通道,让青年学者看到希望;建立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构建跨领域、跨组织、跨学科协同创新体系,激发青年学者的创新潜力,进一步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水平。
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学术研究,都应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46年改革开放,武汉都市圈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以汉江国家实验室为龙头的战略科技力量矩阵基本形成,湖北传承荆楚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苦创业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斗志,不断在实践中展现创新实力。要坚持把湖北工作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中来谋划和考量,紧紧抓住湖北“水”这一最大资源和要素,深挖荆楚文化的精神宝藏,积极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具体方法、具体路径、具体形式,构建具有湖北特色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学科体系、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黄琰(“文安平”网评团队成员、2024年湖北省“优秀社科人才”研修班学员、咸宁市社科联干部)
责编: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