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插兜”,许多人并不陌生,毕竟不少人都有过插兜的经历。“你会挽着我的衣袖,我会把手揣进裤兜,走到玉林路的尽头,走过小酒馆的门口”,这首熟悉的《成都》仿佛在诉说着,走在街上插插兜,是不少人生活中较为常规的姿势,通常不会引起他人的大惊小怪。
然而,并非所有的“把手揣进裤兜”都充满“松弛”与“休闲”之感,让人觉得无可厚非。有些“插兜”,明显与对应语境不协调,甚至会引起人们的不适。比如,不久前云南昆明“臭肉”事件涉事学校董事长的“插兜离席”。
因涉“臭肉”事件,10月17日下午,云南昆明云子中学长丰学校组织众多学生家长进入学校进行面对面沟通对话。但在见面会即将结束之际,学校董事长无视家长提问,插兜离席,再次引发公众不满。那么,这究竟是一次怎样的“插兜”呢?不“灭火”反“浇油”,招致舆论猛批“‘臭肉’学校董事长,不该再有如此‘臭态度’”。
说实话,我们或许曾多次把手揣进裤兜,但却很少思考为何要这么做。其实,很有必要探讨一下“为什么”。
问起读高中的儿子平时何时会插兜,他回答道:紧张的时候。“有时遇到老师提问,担心回答不上来,这个时候就会插兜,应该是想放松一下吧。”儿子补充道。也就是说,有些人的插兜,是因为紧张。
我也回忆了自己插兜时的心境。平时我没有插兜的习惯,只有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才会把手插进裤兜,然后来回踱步进入“思考状”。如今看来,于个人而言,这一次次插兜挺有效果,好多观点就形成于“插兜思考”,这篇小文也是如此。原来,有的人“插兜”,是因为思考。
不妨再来聚焦电影中的插兜场面。《上海滩》里的许文强,手插裤兜,威风凛凛,在他看来这是老大应该有的标志性动作;《致命摇篮》的主演李连杰,在拍摄整部影片打戏时更是全程单手插兜,让人不禁感叹,不愧是功夫皇帝,狠话不多,单手插兜,压迫感十足。有人认为这样的设计(单手插兜),是要展现“高手、高手、高高手”的姿态。
《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哪吒,作为魔丸转世,生来一副黑眼圈,操着一口烟酒嗓,走路永远看不见手,不管何时何地,不管裤子是不是真的有兜,都让人看不见他的双手,有裤兜要插兜,没有裤兜创造条件也要插兜。有影迷分析,我们的朋友小哪吒,用插兜紧张地对抗这个世界。
不探究不知道,“插兜”的背后竟有如此丰富的“为什么”,只不过因人因情景而异。回到生活中,当我们看到女孩手插裤兜、吹着口哨、嬉皮笑脸之人,会想到“没个正形”;看到遭到别人批评时还手插裤兜、身体摇摇晃晃、头仰得很高之人,条件反射地认为是“吊儿郎当”。再来看看云南昆明“臭肉”事件涉事学校董事长的这次“插兜”,当家长见面会结束时,面对最后一个提问,董事长插兜离席。对于这次“插兜”,让人想到的是傲慢与无视。
那么,这究竟是一次怎样的“插兜”呢?学校出现“臭肉”事件,疏导化解众怒刻不容缓,解决问题迫在眉睫,公众最想看到的是“应对之策”,作为董事长实难松弛、休闲。若说是因为紧张拘束,为何到最后一个问题才插兜?若说是因为思考,都“插兜离席”了,何来的“思考状”?莫非是想要显示董事长的威风凛凛?莫非是想要向家长们证明自己是“高手、高手、高高手”?还是想要像小哪吒一样,“紧张地对抗这个世界”?
董事长“插兜离席”究竟为哪般?既然一开始“谦卑而至”,又为何“插兜离席”?这次“插兜”,带给人的不只是愤怒,更有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