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于11月19日至22日在浙江乌镇举行。今年“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全面聚焦AI,打造沉浸式的AI体验区、人形机器人专区,《黑神话·悟空》也重磅亮相博览会。
11月19日,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颁奖典礼在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举行。20个具有国际代表性的项目获奖,涵盖类脑计算、具身智能、6G、大数据、高性能芯片等前沿领域。
11月19日,阿里云面向AI的云计算基础设施荣获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史上首个以AI基础设施整体获奖的科技成果。来源:中国日报网
据了解,在《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较去年上升1位至第11位,是排名前30的经济体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也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勇担当
科技,历来是和创新深度融合的。
创新对一个国家,何其重要也。即便是大国、强国,如果不重视创新力,那也会沦为“昙花一现”。曾经的世界强国西班牙、荷兰、英国,如何渐渐衰落,就是例证。
且看我国在创新驱动上的“成绩单”——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前三十的经济体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全球五大科技集群均位于东亚地区,中国占据三席;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中,中国拥有26个,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一位……
要看到,我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对建设创新大国的直接助推。载人航天、北斗工程、探月工程、高速铁路、“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机”“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等,这些打着“中国”烙印的科技成就,或许正是一百多年前仁人志士的盛世愿景。
2024年9月20日,在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参观者在参观“本源悟空”超导量子计算机模型。来源:新华社
一脉相承的“勇担当”精神,在中国科技发展历程中,一直是主线。
“高考”物理仅考了5分,却以文科满分的成绩进入清华,面对国家危难,他弃文从理“造飞机大炮”,他的论文在物理学界引起轰动,他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力学研究室,为“两弹一星”的研制,输送了大量科研人才,他就是周恩来总理口中科学家“三钱”之一的钱伟长。
他在年轻时目睹了日本军队的强大武器对中国造成的巨大伤害,深刻意识到航天工业对国家的重要性。他放弃了已修习的铁路专业,转而学习航空工程,并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后来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成为“中国航天之父”。他就是钱学森。
当我们说“科学家精神”,不管包含着多少探索、求真、坚韧、创新等精神,排在最前列的,必然是“爱国主义精神”。对中国科学家而言,爱国主义精神意味着“勇担当”,为中华之崛起而投身科技事业,为“中国式现代化”而解决卡脖子难题,为民族伟大复兴而挺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打头阵
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打头阵”的殷殷嘱咐中,有对科学技术于一国崛起强大“所系之重”的深刻认知,有对新的科技革命下各国竞争激烈程度的深刻把握,更有民族伟大复兴对科技创新支撑力的迫切需求的深刻感知。
“两弹一星”研发期间,由于新中国的经济基础薄弱,电力短缺,无法建造耗电量极大的大型高超音速风洞。科学家郭永怀了解情况后,利用在美国居留的最后时间开始转向当时前沿领域的激波管仪器,希望通过这一技术解决中国电力不足的困境。
归国后,郭永怀指导青年学者俞鸿儒等攻克了激波风洞容易爆炸的国际难题,成功研制JF8 激波风洞。如今中国拥有世界“最强风洞”。郭永怀他们的“打头阵”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自然而然迸发。
JF-22超高速风洞 来源: 中科院之声
我国的深探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至少有30年的差距,黄大年意识到这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为了实现赶超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他惜时如金、夜以继日,出差常订夜间航班,只为不耽误白天的工作,他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他用5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20多年的科研历程。
黄大年的“打头阵”精神,体现在他的“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就是我辈科学家发力所在,并为之献身在所不惜”的“拼搏三郎”精神之上。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
科技从来是和报国一起的。中国科学家从来是最不缺乏“勇担当”“打头阵”的精神魄力。爱国、为国、为民的科技创新事业,最激动人心,最能迸发推动发展前进的伟力。
咋接班?
从“科学救国”到“科学报国”、再到“科学强国”,中国科学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闪耀。
新中国的成立后,百废待兴,国家的发展需要有大批人才。从1949年8月到1955年11月,由西方国家归来的高级知识分子多达1536人。绝大多数都成为我国重要科学领域的开拓者、奠基者和组织者。
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梦的感召下,以黄大年、施一公、李学龙、潘建伟为代表的新时代科学家至诚报国。从冲破重重阻碍回国,到放弃身为大科学家在国外的优渥条件回国,中国科学家的“科学家精神”,始终刻着浓浓的“中国味”,充盈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对中国人而言,科技与爱国不可分割。从“科学救国”到“科学报国”、再到“科学强国”,中国科学家的科技梦想,从来都是绘在国家民族崛起、振兴、强大的伟大蓝图之上。
浙江省3D微纳加工和表征研究重点实验室。来源:西湖大学
中国梦的新征程,科学家“打头阵”,要继续化爱国主义精神为科学家的研究方向、研究动力、研究成果的助推器,心怀“国之大者”,以时不我待的攻坚,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向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进军,向源头和底层挺进,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干出个新未来。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青年,也是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当在民族复兴伟业中挺膺起科技强国的担当,只是分工角色有所不同而已。从向科学进军到摘下科技强国的明珠,“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最美画卷,画笔正在交由青年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