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聚焦>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聚焦 > 正文

【湖北日报客户端】党建引领,让思政“活”起来

时间:2025-03-20 浏览量: 作者: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如何让思政教育摆脱传统理论灌输的桎梏,真正融入学生成长的血脉,成为教育领域亟待破解的关键命题。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镇救师口小学以党建为引领,深挖劳动实践内涵,让思政教育在生动的实践中焕发出蓬勃生机,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跨越。

理论实践融合,夯实思政根基

救师口小学的萝卜地,是思政教育创新的生动注脚。这片看似普通的土地,实则搭建起理论与实践互通的桥梁。学校从播种伊始,就巧妙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劳动课程。党员教师汪老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学生参与翻土、播种、浇水等农事活动。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有了深刻感悟,艰苦奋斗、勤劳勇敢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劳动体验。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让思政教育有了坚实的根基,真正做到了落地生根。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来看,劳动不仅创造物质财富,更能塑造人的精神品质。救师口小学的实践,正是对这一理论的生动诠释,让学生在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

团队协作共进,培育时代素养

团队协作与责任担当,是新时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素养。在拔萝卜的劳动场景中,夏老师带领学生喊着劳动号子,分工明确、齐心协力。面对劳动中的困难,学生们相互帮助、共同克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身体,团队合作意识与责任担当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培养。每个人都深刻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紧密联系,集体主义精神不再是书本上的空洞文字,而是化作田间地头的实际行动。这种通过集体劳动培育时代素养的方式,符合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传承创新并举,丰富思政内涵

救师口小学举办的腌制萝卜、制作萝卜美食和晾晒萝卜干等活动,是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学生们学习传统腌制技艺,感受祖辈的智慧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文化自信在心中油然而生。同时,在苏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们大胆创新,将现代烹饪技法与萝卜食材结合,创作出新颖的美食。这一过程让学生明白,文化传承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政教育同样如此,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形式与内容,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这种传承与创新并重的思政教育模式,为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创新精神提供了有益借鉴。

救师口小学以萝卜为主题的系列劳动实践活动,推动了党建与大思政建设的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劳动技能,思想境界也得到显著提升,爱党爱国情怀、集体主义精神、劳动观念和创新意识都得到极大增强。这一系列实践,是对“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生动践行,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展望未来,救师口小学将继续在党建引领下,深入挖掘劳动实践的育人价值。以土地为课堂,以实践为阶梯,培养更多具有担当精神和劳动意识的时代新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这样的教育探索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家乡繁荣、国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刘多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