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普通一兵,他是“健身达人”,他爱时髦、爱照相,他写诗、写散文、写小说。他蓬勃地成长着。只因心怀感恩,希望自己努力些、再努力些,直到人生戛然而止。那年,他才22岁。他的名字,叫雷锋。随着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像春风一样吹遍祖国大地。(3月5日中国新闻网)
然而,现在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好像走了样,每年的3月5日不少单位、学校都会张贴标语,走街串巷,大张旗鼓地学雷锋做好事,似乎担心别人看不见自己做了好事、不知道他们在学雷锋做好事。
如此横幅一拉,图片视频一拍,报纸有名,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抖音等新媒体一发,大功告成。而过了3月5日,一切“涛声依旧”。就有了“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的调侃。我认为这样的学雷锋做好事,有应景之嫌,应坚决摒弃之!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成海。“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是3月5日,更应当行动在每一天。
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曾以这样一副对联自警自励:“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其主旨显而易见,即为一个“恒”字。读书做学问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向雷锋同志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
雷锋做好事其实体现的就是一个“恒”字。1961年10月20日雷锋日记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出差去安东,去参加沈阳部队工程兵军事体育训练队。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却并没当一回事。雷锋关心群众是一贯的。这是他身体力行做的。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从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才是最难最难的呵!”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即便已经离去60余年,他也从未走远。几十年来,雷锋的事迹在中国大地传颂,在雷锋精神感召下,一批又一批雷锋式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书写着不同时代的雷锋故事。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每天坚持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梦想就会实现。“我还有改变的可能性,一想起这一点,我就心潮澎湃。”相信只要我们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过程中,将“恒”字坚持到底,定能时时处处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活雷锋出现,中华大地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红笔:童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