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车上意外受伤,素不相识的好心人主动送她就医,陪她缝针,还帮她买回家的火车票。87岁浙江吴老太寻找35年前在十堰遇到的“活雷锋”,希望能当面道谢。历经十堰晚报记者12天寻找,终于在“雷锋日”找到了这位“活雷锋”——他就是东风公司(原二汽)团委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孙志喜。3月5日,在孙志喜家中,两位老人通过视频聊了17分钟。吴老太表示,找到恩人了却了她多年的心愿。
让我们所津津乐道的是,3月5日,记者赶到孙志喜家,当谈及此事时,孙志喜说:“碰到这样的突发情况,无论是谁都会这么做的,没想到她还一直记着。”孙志喜告诉记者,事后,他在当年的《十堰晚报》上看到了吴老太写的感谢信,他觉得事情已经过去了,就没有放在心上。一位是,受人恩惠“没想到她还一直记着”;另一位是有恩于人“觉得事情已经过去了,就没有放在心上”。
“记住该记住的,忘掉该忘掉的”都让人心灵升华。
经济学家孙治方和舞蹈家资华筠都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他们常在一起开会。一天,孙治方得知资华筠是著名学者陈翰笙的学生,就主动告诉她:“你的恩师也是我的引路人啊!我是在他的影响下,参加革命并且对经济问题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很感谢他。”后来,资华筠把这件事告诉了陈翰笙,陈翰笙却说:“不记得了。”资华筠认为老人年事已高,记不清楚了,嗔怪说:“人家大经济学家称您是引路人,您倒把人家忘记了!”不料,陈翰笙认真地说:“我只努力记住自己做过的错事,怕重犯。至于做对的事情,那是自然的、应该的,记不得那么多了。孙治方选择的道路和成就,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我是没什么功劳的。”
一个铭记自己的引路人,念念不忘引路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一个却不记得自己做过的好事,而只努力记住自己做过的错事。这种情怀与境界,非同一般。正像一位哲人说的:“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寥寥数语,道尽了知恩必报,施恩不图报、甘当无名英雄的人生真谛。
时间是一把尺子,丈量着你每一寸的坚持和付出。林林总总的实例告诉我们,学雷锋就要“记住该记住的,忘掉该忘掉的”。其实雷锋同志也是这样的好同志。记住该记住的——因为雷锋首先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雷锋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亲眼见证了是中国共产党救人民于水火,领导人民翻身得解放,从而打心眼里对党充满赤诚的爱,心中总装着他人。忘掉该忘掉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红笔:童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