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文明观察 > 正文

【红笔网评】破解景区预约制难题,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时间:2024-07-16 浏览量: 作者:廖伟聪

近年来,预约制已成为国内景区和文化场馆的标配,“无预约不出游”逐渐成为景区和游客的共识。6月21日,继上海市、苏州市逐渐放开预约管理要求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消息,除故宫、国博等旅游景区和对外开放单位外,北京全市旅游景区已全面取消预约要求。消息发布后迅速登上热搜,受到网友关注。

景区推出预约制,初衷是为了限制客流、有效避免高峰时段人流拥堵,从而维护景区秩序。在2020年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预约制更是逐渐成为各景区的常态化管理措施。实行预约制,对景区而言,是加强精细管理、提升景区品质、保护旅游资源、保障游客安全的重要手段。对游客而言,预约制可以提前确定行程,不用面临买不到票的不确定性,也可以分散客流,避免因“人满为患”而影响旅游体验等。可见,预约旅游在疫情防控、旅游“治堵”、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随着疫情防控转段,采取实名预约的前提已不复存在,尤其是每年的夏季旅游热潮更是充分暴露出预约制的不少“痛点”和“难点”。在社交平台上,广大网友对旅游预约也是吐槽不断。继续实施预约制,无疑制约了景区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了广大游客的消费体验。因此,如何在取消预约的大势所趋之下,保障广大游客的文旅需求,是景区不断探索和思考的方向。

旅游资源扩容,实现增量发展。当前,“一票难约”的现象主要存在于热门景区和博物馆,大多数旅游景区的游客人数远没有达到景区的最大承载量,旅游目的地冷热不均特征比较明显。因此,旅游资源的扩容,一方面需要提升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如增设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和洗手间等,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另一方面发掘培育更多优质旅游资源,让游客有更多地方可以打卡。以博物馆为例,通过增强服务力量、延长服务时间,增加每日游客接待量;举办主题展览、讲座和研讨会等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旅游预约提质,实现存量优化。数字化的本质是为了更好服务生活,不应该让旅游预约成为新的“数字围墙”。本着旅游预约制的初衷,其流程和规则也要应时应地而动。比如关注特殊群体,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保留线下购票渠道。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回应游客关切,不断优化预约管理措施,为临时到访的游客提供便利的入场方式。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违规囤票、倒票等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景区游览秩序,净化旅游消费环境。只有不断平衡好数字化和人性化的双重维度,才能更好满足群众的文旅需求,推动旅游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旅游服务增效,实现流量升级。景区还应科学统筹资源,合理设置放票时间,协调好散客票和团队票的派放比例,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入园需求。实施动态调整机制,依据实时客流数据和季节性波动,动态调整预约名额。提高预约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为游客提供更加生动、有趣的互动体验。此外,持续通畅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公布景区的游客接待、预约情况,引导游客合理安排行程,错峰出行。景区管理部门也要及时将退票、爽约票回填票池,方便游客预约或线下购买,从而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旅游服务。

文旅服务,归根到底是要让游客看得畅快、玩得尽兴、游得舒心。各地分类施策取消预约制,正是对民生关切、舆论期待的正面回应,也体现出因时而变、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优化调整正当其时,各地不妨在做好前期工作的同时,持续推进景区取消预约制的做法,以游客的美好体验为最终目标,实现增量发展、存量优化、流量升级,续写文旅故事新篇章。

【作者:廖伟聪 编辑:宁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