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员工下班忘关空调被罚款100元的新闻引起关注。不转发朋友圈罚款100元、每欠周报1次罚款20元、迟到一次罚款50元……《工人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公司以加强管理、约束员工为名,设立各种罚款条目,这种“一言不合”就罚款的行为是否合理?
下班忘记关空调罚款100元,不转发朋友圈罚款100元,用人单位的“一言不合就罚款”已经到了十分任性的境地。在河南一家电商公司从事销售的小霞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以前公司也有罚款项目,倒也还能接受,毕竟公司也有规章制度要遵守,但今年进行调整后,每个月都会被罚款。”小霞发来的公司罚款明细显示,其罚款项目多达29条,而诸如“备注不规范罚款10元”“聊天回复不及时罚款50元”“朋友圈漏发一条罚款10元”等罚款项目,小霞则觉得不合理。
企业的用工自主权并非无边界、无底线的。它应当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行使,不能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然而,现实中却有企业打着“加强管理、约束员工”的旗号,肆意设立各种罚款条目,将“一言不合就罚款”奉为管理宝典。这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不仅无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反而可能激发员工的逆反心理,导致劳动关系紧张。这些用人单位向职工开具的“管理罚款”虽然数额不大,但这么多罚款项目有点不可思议。最关键的是,一些企业设立名目繁多的罚款事项,罚款金额也并无标准和依据,说白了就是打着“用工自主权”的名义“胡乱开罚单”。
罚款作为一种经济处罚手段,其适用应严格遵循合法性、合理性和适度性原则。换言之,企业对员工的罚款行为必须基于明确的规章制度,且这些制度应当经过合法程序制定并公示;罚款的数额应与员工的实际过错程度相匹配,不能畸高;同时,罚款的实施也应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不能让员工因罚款而陷入生活困境。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企业的罚款制度显然违背了上述原则,变成了一种随意性的“私人定制”,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需要明白一个道理,罚款并非万能的管理神器。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而非通过惩罚来强制员工服从。一个优秀的用人单位,应当注重营造公平、公正、尊重的企业文化氛围,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合理的薪酬体系以及有效的沟通机制来引导员工行为,而非简单地依靠罚款来解决问题。
用人单位乱罚款现象值得深思与关注。应以法治精神为引领,倡导科学合理的用工管理理念,坚决抵制“一言不合就罚款”的粗暴做法。一个尊重劳动者、注重人文关怀的企业,才是真正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
(红笔:郭元鹏 编辑:宁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