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文明观察 > 正文

【红笔观察】不能“只查违法广告”却忽视问题

时间:2024-08-20 浏览量: 作者:郭元鹏

记者8月19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自民生领域广告监管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已办结相关案件6753件,罚没金额共计5785.11万元。为进一步规范民生领域广告市场秩序,切实整治群众反映集中的广告乱象,市场监管总局集中曝光了10起民生领域违法广告典型案例。

民生领域的广告,表明上看涉及的是广告,实则质是民生,是违法违规的广告在侵害民生。因此,这次公布民生领域违法广告典型案例是具有鲜明导向意义的:谁胆敢伸出违法违规的黑手,等待他们的必将是法律利剑的“斩断黑手”。

不过,“民生领域违法广告”只是问题的表象,深层次的问题则在“民生领域违法广告”背后。为什么要推出“民生领域违法广告”?答案很简单,是因为想借助“民生领域违法广告”去欺骗老百姓,收割消费者。例如此次通报的案例中,有这样3家企业的违法广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某医疗管理有限公司违法广告案、某制药有限公司违法广告案、某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违法广告案。这些企业的违法广告当然需要查处,事实上查处也十分严厉,既全领域撤销了违法广告,还进行了行政处罚。

那么,这些企业的“民生领域违法广告”被撤销了,被罚款了,问题就全部解决了?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违法广告”只是表面问题,表面上看是“广告有问题”,而真正的问题在“违法广告”的背后,也就是说这些推出“违法广告”的企业,是不是存在“产品的问题”“服务的问题”“质量的问题”?例如,被通报的医疗管理公司的医疗行为,被通报的医药公司的药品质量,被通报的美容公司的诊疗手术,是不是会存在问题?答案似乎也是明明白白摆在那里的:违法的广告扩大其词,主要的目的是收割消费者,这说明他们的产品、项目、诊疗等等也或多或少会存在问题的。因此,只是查处了“广告”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从最近的消息来看,自民生领域广告监管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办结了6753件相关案件,罚没金额高达5785.11万元。这一系列的数字,无疑彰显了整治广告乱象的决心。然而更应明白的是,每一个“违法广告”的背后,都隐藏着深层次问题。这些广告往往是因为企业或个人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不惜违反广告法规,制造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广告只是引流的。

“问题广告”的查处只是治标之策,更重要的是要揪出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只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我们才能有效地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在查处“问题广告”的同时,我们更要揪出“背后问题”。要顺着这些违法广告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严格审查,而不是只查处“违法广告”忽视了“违法广告”背后的问题。

(红笔:郭元鹏  编辑:宁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