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文明观察 > 正文

【红笔观察】以客观理性态度看待“考研退潮期”

时间:2024-11-26 浏览量: 作者:周丽雅

11月21日,教育部公布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据统计,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88万,较2024年的438万减少50万人,相比2023年减少86万人。这已经是考研报名人数连续两年下降。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考生个人选择的转变,也是现代教育行业改革的新挑战。

育才造土,为国之本。当下必须肯定教育依然是社会共同的事业,要保持对教育的一贯支持。不可支持“教育无用论”。同时,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深刻回答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为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要大胆探索具有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

向“需求导向型”教育转变,要突出需求导向,大力实施更有成效的社会服务。忽视个人兴趣和特长也是“卷学历”现象的一大弊端。过度追求高学历使学生忽视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错失了发展个人优势的机会。这不仅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真正热爱并擅长某一领域,才能在该领域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同时,随着AI和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岗位正在被自动化和智能化所替代。这不仅改变了就业市场的格局,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单纯追求高学历已不能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企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跨学科知识。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向“优质教育”提升,就是要突出质量内涵,着力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除时间和经验成本外,教育的经济成本也是学生关注的问题。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分配,缩小地区、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社会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观点,树立科学人才观。重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高校应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更适应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深造需要;学生自身也应调整心态,关注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合理规划职业发展道路。

向“公平教育”深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注重实际贡献和创新能力的评价,而非单一的学历或学术标准。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当下我们重视的不是教育背后的“一纸文凭”,我们应更加注重学历背后的学识和能力提升,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的持续进步和发展。才能避免盲目“卷学历”现象,毕竟培养自己的核心就业竞争能力,比一纸高学历更重要。

(红笔:周丽雅   编辑:宁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