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焦点访谈》曝光了一些未成年人通过租用成年人账号、使用虚拟身份验证等手段轻松绕过网络游戏平台的时间限制和实名认证要求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一现象不仅揭示了当前防沉迷系统的漏洞,更反映了家庭教育、学校管理以及企业责任等多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孩子租用网络游戏账号花费竟有2000余元。”“我们是普通工薪家庭,这14000多元孩子全充值游戏了。”这样向媒体的控诉并非个例,而是众多家庭面临的共同困境。表面上看,是一些技术手段失效的问题。实际上,则涉及家庭教育、学校管理以及企业责任等多个层面。许多家长,因忙于工作或自身对网络环境缺乏足够了解,未能及时关注孩子的上网行为。甚至有的家长自己就是“游戏迷”,无形中为孩子树立了不良榜样。家庭教育的疏忽,使得孩子们在网络世界中失去了应有的引导和支持。家庭监管是第一道防线,不容“失守”。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对孩子的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孩子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家长自身也应以身作则,减少不必要的网络游戏时间,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家庭氛围。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网络游戏市场的监管力度,各大游戏公司也推出了各自的防沉迷系统。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不少未成年人能够通过各种途径绕过这些限制。在利益驱使下,一些不法商家在网上公开售卖已绑定成年人身份证信息的游戏账号,甚至提供“代练”服务帮助未成年人快速提升等级,从而获得更多的游戏时间。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防沉迷机制的有效性,还助长了未成年人的非理性消费和沉迷行为,给家庭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此,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租号、代练市场的整治力度,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对违规平台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斩断这条利益链,让租号行为无处遁形。
更为关键的是,部分游戏公司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放松了对用户身份验证的要求,甚至默许第三方平台提供账号出租服务。这不仅是对法律法规的漠视,更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背弃。作为网络游戏的主要提供者,游戏企业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断优化防沉迷系统,采用生物识别、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提高账号识别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有效遏制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账号的行为。同时,政府应加强对游戏企业的监管和指导,推动建立统一的防沉迷标准和体系,实现跨平台、跨游戏的信息共享和联动监管。
守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面对未成年人轻松绕开防沉迷系统玩游戏的乱象,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企业需增强社会责任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健全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作为第一监护人的家长们,则要更加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只有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让防沉迷系统真正发挥实效,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清朗的网络天空。
(红笔:胡钉 编辑:宁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