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文明观察 > 正文

【红笔观察】“瞬间涨价”亟待“及时监管”

时间:2025-04-07 浏览量: 作者:殷建光

“边下单边涨价,前后仅隔20分钟,价格就涨了近150元。”今日,重庆的李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她的遭遇。3月12日晚10点50分左右,她在某在线旅游平台预订了7月18日至20日安徽合肥某Loft艺术公寓的大床房,两晚价格分别为276元与268元。然而,因行程变动,约20分钟后李女士准备再订一晚时,却发现该房型价格已飙升至417元。同一家酒店、同一个房型,缘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现大幅涨价?(4月7日《工人日报》)

短短20分钟价格涨幅如此之大,难怪会引发消费者质疑。究竟是何原因?酒店相关负责人表示,李女士预订的大床房有10多间,当时仍有不少剩余,但鉴于市场行情变化,比如遇到大型演唱会,房源预期紧张,便会提高价格。至于涨价幅度及方式,该负责人称不便透露。这样的回应,显然未能真正解答消费者的疑问。消费者遭遇无端涨价,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不尊重,也有损酒店自身形象。经商之道,诚信为本,价格岂能像孩子的脸般说变就变。

“瞬间涨价”现象并非个例。在社交平台上,众多网友也纷纷吐槽遇到过酒店“瞬间涨价”的情况:有人因多浏览了几次,酒店价格便上涨;有人下单后酒店未确认,再次点击时价格已然提高。如此频繁且迅速地价格变动,难免让人怀疑这背后存在故意为之的因素。据内部人士透露,为实现收益最大化,酒店通常会综合市场行情、已有预订量、历史数据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调价。例如,当入住率在30%时,酒店可能会以较低价格售卖;而当预订量达到50%或80%时,便会相应提价。调价方式上,一般酒店多采取人工调价;大型酒店则常依赖收益系统的价格设定,提前在系统中设置相应条件,一旦达到条件便会触发系统自动调价。但问题在于,这样的提价为何不提前告知顾客?况且,这种单方提价行为违背了之前的约定,极大地侵犯了顾客权益。酒店怎能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抛弃诚信原则?

按理说,酒店基于市场供求关系进行价格调整本无可厚非。暑期作为旅游旺季,且预订日期相对较远,酒店先放出部分低价房源以提升基础满房率,待预订达到一定比例后,价格管理人员进行动态调价,这属于常见的经营策略。然而,无论如何调整,都不应违背约定,不能出尔反尔。之前的低价就是低价,当下的高价就是高价,二者不应混淆。而“瞬间涨价”这种行为,实在是有失商业道德。一旦消费者认为酒店或平台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必将心生不满,这对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极为不利,无疑是酒店自食恶果。

解决这一问题并非难事,关键在于监管部门要树立“及时监管”意识。一方面,需将酒店价格调整全过程纳入监管范畴,对“瞬间涨价”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另一方面,要随时受理网络投诉,对消费者的投诉做到即接即办,以此对酒店形成威慑,督促其诚信经营,杜绝“瞬间涨价”现象。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部分商家欺诈消费者提供了可乘之机。这就要求监管部门与时俱进,对大数据的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管,既要保护消费者权益,又要引导商家正确运用大数据,实现健康发展。

(作者:殷建光  初审:陈超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