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国家网信办获悉,今年以来,网信部门持续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根据日常管理和网民举报线索,持续清理利用未成年人形象发布的违法不良信息,多批次从严处置违规账号。(4月21日《法治日报》)
当前,少数人利用未成年人形象发布违法不良信息,进行不当牟利,把网络空间搞得乌烟瘴气。网信部门持续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多批次从严处置违规账号,雷霆万钧,适逢其时。
不当牟利危害大,加强治理正当时。相关行为,无视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违背孩子主观意愿,将童真童趣异化为流量变现工具,对未成年人造成负面影响。典型问题包括:恶搞儿童、博取眼球,对孩子进行所谓“惩罚教育”;虚假摆拍、制造争议,摆拍亲子冲突,教唆孩子模仿成人抽烟;不当言行、歪曲导向,展示奢侈品开箱或者巨额现金场景,进行网络炫富;违规引流、规避打击,通过“一对一”交流等隐蔽形式传播低俗色情内容。通过相关手段,不法分子把未成年人当成“摇钱树”,牟取不当利益。
剑指违规不手软,直指病灶击要害。面对相关问题,应当雷霆出击。近期工作中,涉未成年人问题出现新苗头。部分账号通过低幼装扮、添加“学生”标签等方式,假借未成年人名义发布不良导向内容,企图混淆视听、谋取利益,借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网信部门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指导平台对相关违规内容和账号从严采取处置措施,配合公安机关强化违法犯罪打击。抓住“牛鼻子”,直击问题要害,可以将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遏制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滋生蔓延的势头。
打好治理“组合拳”,同心协力护清朗。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家庭的未来。互联网时代,未成年人上网的频率较高。网络空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方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治理利用未成年人形象发布违法不良信息问题,离不开网民同心协力。一方面,自身不能发布、传播涉未成年人违法不良信息。另一方面,发现涉未成年人违法不良信息,可以向主管部门举报,方便主管部门查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可以汇聚成治理涉未成年人违法不良信息的强大合力。
善用未成年模式,守护“花朵”向阳开。未成年人模式是引导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便捷技术工具,在充分保障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安全的情况下,通过一键启动、时长管理、专属内容等多元功能,使未成年人免受不良信息侵扰。在实践中,少数家长和未成年人未将该模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运用未成年人模式,受益的是未成年人。家长和未成年人应当主动积极开启未成年人模式,控制好未成年人的上网时间,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上网、安全上网、文明上网。祖国“花朵”健康上网,祖国的未来一片美好。
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众人拾柴火焰高,期待各方面共同铲除利用未成年人不当牟利的生存土壤,莫让未成年人成为不当牟利“摇钱树”!
(作者:李兆清 初审:陈超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