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文明观察 > 正文

【红笔观察】景区终身免票奖励救人游客彰显企业担当

时间:2025-04-23 浏览量: 作者:关育兵

近日,河南周口西华县景区外发生一起感人事件:两名垂钓少年不慎落水,危急时刻,一名男性游客奋不顾身跳入水中施救,最终在众人协助下成功救起落水者。事后,景区决定给予救人游客终身免票的奖励。这一举措不仅是对见义勇为行为的肯定,更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4月21日极目新闻)

4月19日下午3时许,景区外水渠边,两名年龄分别为十三四岁和十五六岁的垂钓少年意外落水。其中一名身着黑衣的少年因不会游泳,头部已沉入水中,情况十分危急。听到呼救声后,正在游玩的夫妻二人立即展开救援。丈夫毫不犹豫跳入水中施救,妻子则在岸边组织其他游客协助。众人或下水接力或找来绳索,最终合力将落水少年救起。救人后,这位游客只是默默更换衣物,继续陪伴家人游览,其低调作风更显可贵。

景区的奖励决定具有多重积极意义。从社会效应来看,这一做法为见义勇为行为树立了正面典型。在社会心理学中,这种公开奖励能够产生示范效应,鼓励更多人在他人遇到危难时伸出援手。当前社会中,部分人面对紧急情况时可能会因各种顾虑而犹豫不决。景区通过实实在在的奖励措施,传递出"善行必有回报"的明确信号,有助于消除潜在施救者的后顾之忧。

这一举措也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现代诠释。"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价值观念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景区将抽象的道德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激励机制,让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这种做法证明,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不会过时,反而能在创新实践中发挥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作用。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企业的这种自发奖励行为与政府主导的见义勇为表彰形成了良好互补。近年来,从大学生"退票救人"获景区免费游览,到多地设立见义勇为奖励制度,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到道德建设中。这种多元协同的模式,正在构建起更加完善的道德激励网络,使见义勇为逐渐成为全社会共同守护的价值共识。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更多像西华县景区这样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各类社会主体应当携手建立更加完善的道德回报机制,通过物质奖励与精神表彰相结合的方式,让行善者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汇聚更多向善力量,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作者:关育兵  初审:陈超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