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文明观察 > 正文

【红笔观察】劳动节, 请勿“没苦硬吃”式值班

时间:2025-04-29 浏览量: 作者:李赛 张天放

五一劳动节将至,这本是致敬劳动者、保障休息权的特殊时刻,但一些地方“没苦硬吃”式的值班安排,却让基层党员干部陷入“既空转又忙碌”的怪圈。当前,值班制度在部分地区呈现泛化、僵化、应付化倾向,非但未能筑牢安全防线,反而异化为形式主义的展演舞台,消耗基层精力,透支治理效能。

值班值守本是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制度设计,但在执行中逐渐偏离轨道。部分非紧急部门盲目效仿公安、消防等应急系统的“24小时在岗”模式,要求全员驻守办公室,即便通过手机即可保持联络畅通,仍机械执行现场签到、纸质台账等程序。更有甚者,将“通宵亮灯”作为工作态度的证明,以应对上级查岗次数作为考核指标,却忽视群众实际需求,当某地干部坦言“值班三天接不到群众电话,却要应付十几次查岗”时,暴露的正是检查机制的本末倒置——制度设计从服务民生异化为应付督查,从解决问题退化为表演痕迹。

让值班回归本质,需紧扣“分级分类”原则。根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公安、医院等应急部门应保持战备状态,而学校、群团组织等非必要岗位应退出强制值班序列,新疆多地已率先行动,通过系统筛查剔除冗余岗位,将休息权真正交还基层。值守方式也亟待革新:值班人员只需保持通讯畅通、响应及时,无需困守办公室消磨时光,技术赋能就可以替代低效人力盯守,如浙江运用大数据预警系统实时监测风险,智能平台实现远程协作,既提升应急效率,又解放基层人力。

破解“没苦硬吃式值班”困局,还需注入人文关怀。对应急值守人员,必须落实补休调休,严禁“值夜班连轴转”的透支安排;对异地党员干部,应统筹近年值班记录,避免“每逢佳节必留守”的机械排班;对值班环境简陋的单位,需配备基本休息设施,添一个折叠床、设置一台热水器,一些举措看似平常,却能有效缓解“被自愿”的倦怠感,让奉献者感受到制度温暖。

值班制度的改革,实则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缩影。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今天,我们更需警惕“人海战术”“纸面留痕”等陈旧思维。与其耗费人力表演“严防死守”,不如用科技精准锁定风险;与其要求干部“钉在座位”,不如考核问题解决实效。这种转变不仅能释放基层活力,更推动公共服务从“形式达标”向“实质效能”升级。

劳动节的真谛,在于让每一位劳动者感受到尊重与关怀。当“没苦硬吃”式的值班取代了解决问题的实效,当“人在岗”的形式遮蔽了“心在岗”的担当,所谓的值班值守便背离了劳动价值的内核。唯有以科学机制保障合理休息权,以技术手段提升应急响应力,以务实作风取代形式虚功,才能让“劳动光荣”真正照亮为民服务的防线——毕竟,劳动者的尊严,从来不需要用“没苦硬吃”来证明。

(作者:李赛 张天放  初审:陈超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