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游新闻近日报道,5月16日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的王女士在途经思源实验学校时,发现学校“护学岗”中竟有儿童用身体挡住过往车辆,场面十分危险。此后一个多月,她多次向“12345”市民服务热线、政府民生服务平台反映,却得到敷衍回复。6月18日下午,通渭县教育局工作人员称已约谈事发学校校长,针对回复内容中只有“贾国基办结工单”一事也将进一步调查。
从王女士提供的视频和图片来看,两名孩子站在斑马线上,其中一名穿粉色衣服的女孩手拿小旗子,站在一辆黑色轿车前,而一名身穿反光背心的成年男子却在一旁低头使用手机。王女士描述,当时周边既无学校工作人员,也无公安机关工作人员,还有孩子双手张开在马路上拦截车辆。如此场景,想想都让人后怕。若司机刹车不及时,极有可能引发严重交通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学校设置“护学岗”,本是为保障学生上下学时段交通安全,可如今却让儿童置身危险之中,这显然与设立初衷背道而驰。当地教育局称,当时学校工作人员正在往拦截口走,参与护学的家长率先进行车辆拦截,图片与视频中的小孩是家长带在身边的低龄儿童,一时没注意冲出来了。但这一说法难以让人信服,视频中孩子手持小旗,动作并不像是偶然冲出来,更像是参与到了“护学”行动中。
这起事件暴露出诸多问题。首先是校园安全管理的严重漏洞。学校对“护学岗”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未能确保只有合适的成年人参与其中,让低龄儿童出现在如此危险的交通要道。其次,相关部门对待群众反映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存在严重不足。王女士多次反映,得到的却是敷衍回复,这无疑是对群众诉求的漠视,是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
要知道,校园安全无小事,每一个环节都关乎着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当地教育部门应以此为契机,对“护学岗”等校园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和整改。一方面,要完善“护学岗”的人员选拔、培训和管理制度,明确禁止未成年人参与,加强对家长志愿者的培训和监管,确保执行到位;另一方面,必须严肃对待群众的投诉和建议,畅通反馈渠道,优化工单处理流程,杜绝类似敷衍了事的情况再次发生。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社会的未来。我们绝不能让“护学岗”变成“危险岗”,只有真正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细节,才能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黄鹤权 一审:乐言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