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文明观察 > 正文

【红笔网评】莫让“延边阿姨”成无良媒体的“流量盛宴”

时间:2025-06-24 浏览量: 作者:殷建光

“延边阿姨”饱含真情的告别,不仅感动了学生,也打动了众多网友,引发无数人的情感共鸣。这份真情源自生活,满溢温馨,深深触动着我们的内心。在生活的滚滚浪潮中,我们背负着诸多压力;于人生的拼搏旅程里,我们遭遇无数坎坷。此时,这份接地气的嘱托、暖人心扉的牵挂以及对平凡生活的美好祝福,显得尤为珍贵。

“延边阿姨”的走红,唤醒了我们对日常生活温情的感知,理应引发我们的珍视与自省。在纷繁的尘世中,真情是抚慰心灵的“定心丸”;在风雨兼程的人生路上,真实是保持平稳的“压舱石”。然而,部分网友与无良媒体并未借此反思自身、提升自我,构建高质量的展示平台,反而妄图通过猎奇、走捷径、蹭热度来实现流量的暴增。于是,“延边阿姨”过往的工作经历、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基本信息,乃至上下班路线与日常生活习惯,都遭到过度挖掘。一些网友为制造与她的偶遇,拍摄视频获取独家素材以赚取更多流量,已然干扰到她的正常生活。更有甚者,流量追逐者的行径愈发荒诞,短视频平台上涌现出大量冒用“延边阿姨”食堂形象照片的高仿账号,无良自媒体运营者企图借“延边阿姨”的热度一夜成名。这场本应聚焦后勤服务人员温情的关注,逐渐变味,沦为充斥话题的流量收割之地,这无疑是网络文化的一种畸形表现,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回想起前段时间对“韦神”吃饭场景的围观。尽管当时那些围观者受到舆论的严厉批判,但如今“延边阿姨”又遭类似围观,这迫使我们深刻反思:该如何根除人性中的劣根性,又怎样才能遏制这种摁下葫芦起了瓢的丑陋现象?一方面,作为网民,应着力提升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流量观念。流量的获取依靠的是自身特色与内容质量,而非对网红的猎奇与蹭热度行为。另一方面,网络平台必须强化监管力度,提高审核标准,对蹭网红热度的内容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核,坚决抵制猎奇、丑陋、低俗的信息,杜绝其有机会在网络上“粉墨登场”,彻底打消不良从业者的非分之想。当然,网络监管部门也需紧跟时代步伐,加大监管力度,对恶意消费正能量网红的行为予以严厉惩处。

“延边阿姨”在网络上的爆红,是一堂生动的人性教育课。我们不应盲目模仿或跟风,而应深入学习其背后的真谛与蕴含的规律。对于学校教育工作者而言,应当放下身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引导,如此方能提升教育成效;作为其他行业的工作者,也应学习“延边阿姨”专注工作、真诚表达的品质,让自己成为平凡岗位上的一束光。

莫让“延边阿姨”成为无良媒体的“流量盛宴”,而应让她成为引领我们平凡生活的“微光”。

(作者:殷建光 一审:乐言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