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文明观察 > 正文

【红笔观察】岂能让消防器材成“氛围组道具”?

时间:2025-06-25 浏览量: 作者:郭元鹏

去年以来,江苏公安机关持续打击涉安全生产领域制售假劣产品犯罪,共侦办案件28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00余名。其中,连云港、淮安等地打掉13个制售假劣灭火器、防毒面具、消防水带犯罪团伙。江苏监管部门梳理出易发生安全生产风险的消防器材、燃气灶具、汽车配件、建筑材料、工业设备等9大类产品,并列入打击整治重点。(6月25日《现代快报》7版)

江苏公安的战报读来令人拍案叫绝:280余起案件、800余名嫌犯、3起部督大案。细看查获的“道具清单”,让人冷汗湿透后背:灭火器喷不出白沫,防毒面具挡不住浊气,消防水带比面条还软糯。救命设备,就这样成为了“演出的道具”和“心理安慰的盲盒”。

安全,是生产生活的底线,更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假消防器材、假防毒面罩等假冒伪劣安全用品的出现,如同潜伏在暗处的“不定时炸弹”,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江苏公安机关去年以来打击涉安全生产领域制售假劣产品犯罪的行动,揭开了这一乱象的冰山一角,也为全社会敲响了警钟。

制售假消防器材、假防毒面罩等行为,无异于谋财害命。消防器材和防毒面罩作为应对火灾、有毒有害环境的关键设备,在关键时刻本应是守护生命的“卫士”,可一旦这些产品沦为“假冒伪劣”,便成了毫无用处的“废铁”,甚至可能延误救援时机,让受害者陷入绝境。试想,当火灾发生,本应喷射灭火的灭火器喷不出药剂,本应过滤毒气的防毒面罩形同虚设,这些“假安全”用品不仅无法保障安全,反而成了加重灾难的帮凶。

更令人痛心的是,部分假冒伪劣安全用品还沦为了“氛围组道具”。一些单位为了应付安全检查,采购这些价格低廉的假消防器材、假防毒面罩,摆放在显眼位置,看似“装备齐全”,实则自欺欺人。安全工作容不得半点虚假,任何形式的敷衍塞责都是对生命的漠视。

江苏监管部门将消防器材等9大类产品列入打击整治重点,彰显了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安全用品的决心。安全生产,人命关天。安全领域容不得“歪瓜裂枣”,更不能让“假冒伪劣”毁掉“安全生产”。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对假冒伪劣安全用品“斩妖除魔”,才能让安全真正成为生产生活的坚实保障,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当灭火器喷出的是希望而非笑话,当安全帽坚硬如盾而非酥脆如饼,这出拿人命彩排的讽刺剧方能谢幕。安全生产的大戏,容不得“歪瓜斜枣”们粉墨登场。

(作者:郭元鹏 一审:乐言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