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九派新闻6月25日报道,成都街头一面原本绘制着熊猫“花花”的网红涂鸦墙,近期被换成了爆火的潮玩Labubu形象。这一变化在社交平台引发广泛关注,不少游客前去打卡,认为书院西街迎来了“新顶流”,但也有当地市民提出质疑,觉得熊猫花花更能代表成都,街道应尊重地区文化,不应盲目跟风。
这面涂鸦墙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书院西街,该区域部分建筑是文物保护单位,是成都“一环内”历史街区节点,也是探索城市文脉的重要窗口。去年7月,画师小魏受商铺邀请,历时两天绘制完成熊猫“花花”图像,深受游客和市民喜爱。如今,“花花”被Labubu替代,小魏表示十分可惜,认为Labubu的火热只是一时,无法与作为城市名片的“花花”相提并论。成都锦江区书院街街道办工作人员称,Labubu涂鸦墙是前几日才出现的,并非街道办行为,后续会派专人跟进处理。此前,街道办工作人员也曾回应,这是附近商铺为吸引客流的自发行为。
这一事件不禁让人思考,在追求潮流和流量的当下,我们该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地区文化的关系?城市的文化符号和特色,不应成为随意更替的“快消品”。熊猫作为四川的标志性动物,“花花”更是凭借可爱形象成为成都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对成都文旅产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随意将其涂鸦形象替换为Labubu,即便能在短期内吸引部分潮流爱好者,但从长远看,无疑是对城市文化底蕴的一种削弱。
对于商家而言,追逐流量、利用热门元素吸引顾客无可厚非,但不能忽视所在地区的文化根基。在商业运营中,应寻找潮流与地域文化的平衡点,而非简单粗暴地用外来潮流元素替代本土文化符号。如果各地都盲目跟风,随意更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标识,那么每个城市将逐渐失去独特魅力,变得千篇一律。
城市管理部门也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鼓励商业创新、促进文化与商业融合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城市公共空间、文化景观的引导与管理。虽然此次涂鸦墙更换是商铺自发行为,但街道办等相关部门也应及时关注,提前引导商家在尊重地区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意营销。当类似争议出现时,更要积极介入,广泛听取市民和游客意见,妥善处理,避免对城市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一座城市的文化魅力,体现在其独特的历史传承、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中。我们应珍视并保护这些宝贵财富,在商业发展与文化传承间找到和谐共生的路径,让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既充满活力,又能坚守自身文化特色,而不是被盲目跟风的潮流轻易“涂掉”原本的文化底色。
(作者:黄鹤权 一审:乐言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