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文明观察 > 正文

【红笔观察】外卖“扔垃圾”,莫让便利成“累赘”

时间:2025-06-29 浏览量: 作者:黄鹤权

据九派新闻6月26日报道,京东到家近日在其平台上的外卖业务试点“帮扔垃圾”服务。用户在下单时,可选择“帮扔垃圾”选项,费用为3元。京东到家方面表示,该服务为自愿参加,平台每单补贴0.5元,用户可根据骑手服务情况进行打赏。

消息一出,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人认为,这一服务为用户提供了便利,尤其是对于一些没有时间或不方便下楼扔垃圾的人来说,是一种贴心的设计。也有人担忧,这可能会增加骑手的工作负担,甚至可能引发一些新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帮扔垃圾”服务似乎是一种创新的尝试,旨在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对于便捷性的追求越来越高,能够在点外卖的同时,让骑手顺手帮忙扔垃圾,确实能为一些用户节省时间和精力。但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一做法可能并不具有普遍推广的价值,甚至可能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对于骑手而言,增加“帮扔垃圾”的任务,无疑会增加他们的工作负担。外卖配送本身就是一项高强度的工作,骑手们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大量订单的配送,以获取相应的收入。如果再加上扔垃圾的任务,不仅会延长他们的配送时间,还可能影响到后续订单的配送效率,进而影响收入。而且,扔垃圾的过程中还可能涉及到垃圾分类等问题,如果骑手不熟悉当地的垃圾分类规则,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从平台的角度来看,推出“帮扔垃圾”服务或许是出于提升用户体验、增加平台竞争力的考虑。但这种做法可能会模糊外卖服务的核心定位。外卖平台的主要职责是提供高效、安全的餐饮配送服务,如果过度拓展业务范围,可能会分散平台的资源和精力,影响到核心业务的质量。而且,3元的收费标准是否合理,平台每单补贴0.5元能否持续,都是需要进一步考量的问题。

对于用户来说,虽然“帮扔垃圾”服务提供了便利,但也可能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比如,过度依赖骑手扔垃圾,可能会导致用户对垃圾分类的意识逐渐淡薄,甚至可能出现一些用户故意将大量垃圾交给骑手处理的情况,这不仅不利于环境保护,也可能引发骑手与用户之间的矛盾。

此外,“帮扔垃圾”服务还可能涉及到一些地区文化和习惯的问题。在一些地区,人们可能认为让陌生人帮忙扔垃圾是不礼貌的行为,或者担心垃圾中的隐私信息被泄露。因此,在推广这一服务时,平台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避免因文化冲突而引发不必要的争议。

外卖骑手“代扔垃圾”,不应盲目推广。在追求创新和便捷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以及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双赢。

(作者:黄鹤权  一审:乐言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